|
发表于 2006-12-9 23: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减压阀是一个用途日益广泛、引发问题较多的重要阀种,初步总结起来针对性改进大体有这么几点
: y7 y. a, [, q+ e& `# i- C. ]1)在先导控制油来自出口的传统减压阀中,有两点重要改进,第一,就是楼主提问所涉及的双先导油路模式;第二,是为削除反向回流压力峰值对运行可靠性影响采取的瞬间削峰结构(比例减压阀可参见REXROTH的结构,手调减压阀可参见伊顿VICKERS的结构)。! R5 r0 o7 [6 Z/ t
2)改用先导油引自减压阀的进口,并在先导油路上增设流量稳定器。
$ x7 ?$ u1 R1 y" A$ }3 S
; O; Z7 h" q- x1 m0 f) R9 f$ }我们这里遇到的就是先导油保留引自出口,而采用双先导油路以改善控制特性的措施。
! Q6 @8 X4 Z+ N+ r7 iA)我在上一贴写的文字,思想来自1991年REXROTH的德文版教程,这里将问题考虑到很仔细(一般都是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结构改进)。RR的先导油路大多采取1号这种主阀芯体外的路径,但对于这种减压阀,但减压阀刚进入工作即主阀口常开时,通过的流量较大,1号先导油路的液阻7处(红线)压力较低,不能真实反映A口压力,而开通了经过主阀阀芯内部的并联先导油路(兰线),则先导阀口就能真实感受到A 口压力。此时单向阀9向左关闭1号通路。- y. m3 U0 w7 D4 Z2 _
B)当A口接近或基本达到调定减压值时,主阀口关小直至只有先导油通过主阀口。这是采用并联先导油路适当增大先导油流量,有利于主阀口稳定,进而有利于出口压力的稳定。 k5 k3 ~, b/ S6 `! T# u+ h1 s
+ n; F# E! R+ V, eC)顺便提到,请注意一下先导阀的结构。你看过了先导阀口的先导油并不是直接引回油箱,而是先经过先导阀芯与阀套之间的间隙才进入弹簧腔,再经过径向孔流出弹簧腔回油箱。这个过一过间隙,就在先导阀芯上产生一个与通过流量相关联的附加压差,用于改善阀的负载特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