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3224|回复: 8
收起左侧

[已解决] 关于DR减压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8 20: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当A口压力升高蓝色部分压力升高打开先导控制阀,主阀弹簧腔油液流向Y形成压降。主阀随之向上移动减小AB之间开口,A口压力随着降低即完成减压工作。请问红色部分的是干什么的呢。还有那个单向阀9是什么用处呢。
未命名.JPG
发表于 2006-12-9 09: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按RC26892/04.92第2/8原理图进行如下的说明:* _" r- Y/ |3 E" K: w% Y2 l
1)减压阀有2条控制油路在起作用,控制油路1用于在小流量时补偿阀的不稳定性,控制油路2用于补偿大流量时主阀芯的拉紧效应(Zuzieheffekten)。
. D9 x6 n5 W3 D* B& |3 Q0 ^2)控制油路1从A口经过液阻7、通道8、单向阀9和液阻10到先导阀口。
8 Y7 A: [( A1 z! o+ R5 e9 a3)控制油路2从A口经过液阻4和通道5到先导阀口。6 {1 s% O5 l7 F7 P) R% e1 K  Y
4)是控制油路1或2起作用,取决于当时液阻4和液阻7处的压力情况。在一般运行状态,两条控制油路都起作用。# U8 t" h! O  I2 P4 K- v, H
5)当通过阀的液流速度很高时,液阻7处的压力(差)要比液阻4处的压力(差)低。为了避免液流从液阻4向液阻7的反向流动,单向阀9将控制油路1与控制油路2隔开。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0 收起 理由
huase + 10 积极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6-12-9 11: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能不能具体解释一下第一条,没看懂啊。小流量时补偿阀的不稳定性是怎么回事,大流量时主阀芯的拉紧效应有是什么呢?
% \' h/ m& ?" n" q# Q还有第五条液阻7处的压力(差)要比液阻4处的压力(差)低,那应该是红色部分压力高于蓝色部分单向阀应该打开啊。
发表于 2006-12-9 23: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减压阀是一个用途日益广泛、引发问题较多的重要阀种,初步总结起来针对性改进大体有这么几点' n: H# [1 ?! j+ @
1)在先导控制油来自出口的传统减压阀中,有两点重要改进,第一,就是楼主提问所涉及的双先导油路模式;第二,是为削除反向回流压力峰值对运行可靠性影响采取的瞬间削峰结构(比例减压阀可参见REXROTH的结构,手调减压阀可参见伊顿VICKERS的结构)。
5 H# G: P+ X9 L2 r2 w* L0 ~% \) T2)改用先导油引自减压阀的进口,并在先导油路上增设流量稳定器。
9 H* c3 G' v( U: F" d
$ w% s# T/ x0 j, p1 ?6 ^, e我们这里遇到的就是先导油保留引自出口,而采用双先导油路以改善控制特性的措施。
6 o# l% h7 b$ c9 e0 QA)我在上一贴写的文字,思想来自1991年REXROTH的德文版教程,这里将问题考虑到很仔细(一般都是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结构改进)。RR的先导油路大多采取1号这种主阀芯体外的路径,但对于这种减压阀,但减压阀刚进入工作即主阀口常开时,通过的流量较大,1号先导油路的液阻7处(红线)压力较低,不能真实反映A口压力,而开通了经过主阀阀芯内部的并联先导油路(兰线),则先导阀口就能真实感受到A 口压力。此时单向阀9向左关闭1号通路。
; W1 o; j- S) ?( w9 o. O' F* GB)当A口接近或基本达到调定减压值时,主阀口关小直至只有先导油通过主阀口。这是采用并联先导油路适当增大先导油流量,有利于主阀口稳定,进而有利于出口压力的稳定。( C4 {+ {; r) Z: _; ]7 H$ J/ g  k
' l( N& l' `6 R$ p
C)顺便提到,请注意一下先导阀的结构。你看过了先导阀口的先导油并不是直接引回油箱,而是先经过先导阀芯与阀套之间的间隙才进入弹簧腔,再经过径向孔流出弹簧腔回油箱。这个过一过间隙,就在先导阀芯上产生一个与通过流量相关联的附加压差,用于改善阀的负载特性。
发表于 2009-5-21 14: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谢谢了...........
发表于 2009-5-21 14: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谢谢了...........
发表于 2009-5-21 15: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鞍山
有学习了很多东西
发表于 2011-9-30 10: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南
太经典了啊
发表于 2011-10-2 15: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鞍山
赞一个!!!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