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2072|回复: 2
收起左侧

[分享] 樊东黎12.01在上海科学会堂讲座的概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4 18: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热处理技术进展
一、新工艺: s" v7 g  c* M5 W' c4 S* S4 A
1.     微波渗碳
: a2 ]  W2 Z- y- r9 jAtmoplasma 微波大气压等离子渗碳技术,美国Dana Corp. 等离子体吸收95%微波能量,几秒钟温度可达到1200。主要运用到钢的渗碳。其各种性能优于真空渗碳和气体渗碳,所需时间接近于真空渗碳,比气体渗碳时间缩短1/4
. y8 g8 h" ^$ G0 q* i# n2.     离子束表面改性(Q.M.Technologies1 n" h3 ~* D4 a% u6 z, ]2 B" A7 ?) i4 J
此技术由法国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y开发。高速脉动离子束斑50cm2,使金属表面几微米厚快速熔化、凝固。脉冲周期小于1μs,平均功率1~10Kw,离子能量0.1~1.0MeV.每个脉冲的离子数为1012~1014,从电源到金属表面的能量转换高达10%,进入金属的能量耦合率为100%。同时,模具温度低(温升小),变形小,使用寿命提高。如,CrWMn处理后,硬度达HK900,耐磨性提高200%,钻头等寿命延长500%, p2 `/ Q' ~' N2 R" `! f6 m
3.     强烈淬火技术(Intensity-Quench),乌克兰科学院研究员开发,并申请专利/ a7 \6 x' ^; y) `( `# E- t5 R0 y
在强烈淬火下:Ms~Mf冷速大于30/s,表面产生1200Mpa压应力,使钢件变形小,不开裂,强度高,韧性好。处理后的工件在交变载荷下寿命提高一个数量级。如TTA钢,用此技术处理后,屈服强度提高25%。此技术列入美国热处理技术发展的2020路线图,作重点推广。
/ h; E1 @4 a, Q* a0 Z# ]4.     磨削加热淬火技术 德国戴姆勒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不来梅材料研究所共同开发。德国《淬火技术通讯》19994~5
: @# z) B) n% E! a8 b4 \! h4 @9 S在一定磨削规范下使表面加热到一定温度,靠未加热部分的热传导冷却,使表面变成马氏体而硬化。
" c8 W, a8 p8 O) t特点:节能,主要安装在加工线上,和冷加工结合,减少加工工序。
' a2 N) `8 J* e4 ^, S! u5.     乙炔低压渗碳 德国Ipsen公司开发 专利AvaC " K( S- Z8 Q- q  Z$ q; l
代替丙烷,解决碳黑沉积问题。其渗透性更强,对于有盲孔的工件,如油头,试验测得盲孔内部硬度均匀,HV高达800以上。
7 \6 Q$ v' m- q' G5 ^6.     环己烯低压渗碳 美国 Surface Combition公司
, l' T0 v7 {8 \+ n+ ?7.     混合气氛低压渗碳   美国 Seco/Warwick公司
8 Z4 I! s- O& E3 P; R  B8 {( F乙烯+乙炔+氢混合气氛,压力1.3~40mbar) m/ V$ k. M& r
成本降低,渗层<1.0mm,深度偏差±0.1mm
7 y* l' I$ X$ D8 y0 U( [) g               渗层<2.0mm,深度偏差±0.15mm% G/ j% G" x: e, V6 s3 s; A# F% B
8.     热等静压+固溶时效复合时效(铝合金) 英国Bodycote公司开发用于处理铝合金铸件
- D6 ]; A  c+ ]6 L) s3 {3 ]- s: c可缩短工艺周期,提高铸件性能,降低生产成本。7 ?4 @7 j7 S- s' u2 I
用于砂型铸造,变质处理。6 k7 O: A4 Z0 W

3 S1 Y+ O0 o( A4 w" a4 Y二、新设备
1 N( i( W! L0 Y$ G: p/ Z1.     低压渗碳双室高压气淬炉 冷速提高40%
3 u' i; K7 ?* Q2.     带柔性淬火系统的低压离子渗碳炉 Ipsen公司制造1 l' h4 E6 k( _: j( D3 z$ w( u
3.     低压渗碳高压气体链接成生产线% I7 _9 r: v  g0 z8 k# c2 `* u
4.     贝氏体等温淬火生产线(TQA),处理汽车工业中大量应用的奥贝球铁(ADI)部件7 V! {4 q; @! N. D
5.     涌泉式淬火槽(用于辊棒炉)制造轴承
, C/ V# H! L0 ?8 C3 l1 X6.     新型推杆连续双派渗碳淬火生产线% Y( @8 z- F  Y8 Q% U5 b6 }( P* X
7.     环形炉渗碳生产线* u8 f4 {1 c1 h& \) U/ y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0 收起 理由
huase + 10 有相关资料就更好了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6-12-4 18: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三、新材料+ o' g- [/ i8 L$ O2 h, o
1.        生态淬火剂
4 Q% i/ W' t% C3 }# d; M植物油基淬火剂,环保,燃点高。最大冷速向高温区移动。# _, k" e' [" s2 V# R
2.        Ni3Al金属间化合物(耐热材料)& w- |, C, H9 r3 B0 Y6 j4 x
通过添加微量的Cr、Zr、Mo、B等明显改善其塑性,提高抗渗碳和蠕变能力,主要用于料盘、辐射管和风扇。
1 D4 w) q2 q4 l8 k8 [3.        APM和APMT合金 Kant Hal公司产品' h+ w  g9 x' Z* J3 q% _
APM合金:22%Cr,72%Fe,2.8%Al,采用热等静压的方法制备,用作辐射管& V$ H% k, y8 B* F1 d" p
4.        Kant Hal公司 GLOBAR SDA(SiC) 发热体
5 H% w( t! J+ q/ J" T5.        Kant Hal公司SUPER AB(Mo(SiAl)2)高温合金复合发热体+ U( ~% |3 g  Z: S0 n' N0 B+ K
6.        用超临界的液体CO2清洗工件
1 M2 ?$ y5 W% g" @由美国GCG Technologies Inc.开发出Deflex Process 清洗技术* T3 U' _# X. a2 j/ P  I
液态CO2在30℃和7550kPa压力通入容器,出来CO2膨胀为气体,经压缩冷却后可重复使用。1 b" a& b' O6 n9 r

2 v8 L6 ?& z; c9 I% N* Y5 M0 E四、传感器
/ _! y5 P* G2 k% i& @0 D1 Q$ a1.        Oximes 氮势传感器
; @: X2 q4 x+ B) a' L2003年4月在华沙的IFNTSE第四次国际热处理讨论会上俄罗斯专家读了“关于氮势控制的研究现状”一文中详细介绍。
+ _/ j! i) w4 k3 c! k2.        TiO2氧探头氮势传感器 德国! n0 G) y, U' V8 J6 Y. P) m( Y/ I1 f
TiO2—SA 和TiO2—SA—IDS用溶胶凝胶法
  ]: Z- q/ y( b3.        ZrO2固态电池(氧探头)测氧分压传感器
9 n- [" p0 I9 V% }  i4.        氮势传感器Hydro Nit Ipsen公司制造
0 n: G. u: l: C( }# m# |可测控渗氮和氮碳共渗炉气氮势的传感器
% D* @6 T( E: P; z2 x% ^3 BNH3——[N]+3/2H2
- J2 l0 R9 W2 a5.        跟踪渗氮过程的传感器 KiNit公司产品& l2 W6 y6 C/ f3 [7 m1 D. L) @0 W
6.        测控淬火操工作状态的传感器 Ipsen公司开发,Fluid Quench System 3 w+ Q1 r9 m' i* [
7.        气冷淬火的Heat Flax传感器 Ipsen公司制造
1 U3 H7 o! u5 @( O  \4 W8.        真空渗碳碳势传感器 法国Philippe Jacquet 公司制造
3 M5 a; x5 N% V5 P+ @) R1 o3 c一个植入渗碳炉内的U形薄硅铁管
$ ?& k9 f. ^* r2 ]$ |) s1 e, n2 `+ w. X: Z
, L4 T! r# q" z, f( O五、模型和软件名称1 r% e0 Z, v8 K, C& @
2 v: O: |* F! n% w( P: X' D' q
PS,由于时间关系,只能简单介绍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17: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详细资料可看《美国热处理技术发展路线图概述》
  C8 W& u* \% c+ ghttp://www.3dportal.cn/discuz/viewthread.php?tid=117162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