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2644|回复: 0
收起左侧

[原创] 认识数控机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30 21: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北唐山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数控机床的产生6 N5 k5 I3 f5 o- u- L3 I

* K  E  E  m( ?3 g( B   社会需求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最有力的因素。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由于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各种飞行器的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零件大多形状非常复杂,材料多为难加工的合金。用传统的机床和工艺方法进行加工,不能保证精度,也很难提高生产效率。为了解决零件复杂形状表面的加工问题,1952年,美国帕森斯公司和麻省理工学院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半个世纪以来,数控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数控机床的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两个阶段和六个时代:* z& q# ]3 [& |1 \# U1 F" k

. c8 d( g; Q) m8 u2 x6 c+ \  (1)数控(NC)阶段(1952年~1970年): T  P6 o" o3 \+ t5 s2 h

2 U4 z6 i  l. x. j   早期的计算机运算速度低,不能适应机床实时控制的要求,人们只好用数字逻辑电路“搭”成一台机床专用计算机作为数控系统,这就是硬件连接数控,简称数控(NC)。随着电子元器件的发展,这个阶段经历了三代,即1952年的第一代——电子管数控机床,1959年的第二代——晶体管数控机床,1965年的第三代——集成电路数控机床。
2 _  ~1 G. \- F# E3 m8 V+ O; T8 m2 @! a. {
  (2)计算机数控(CNC)阶段(1970年~现在)
$ [3 d0 a* a$ Z( K- m' S. e: |7 ]' s0 d% _) n% r
   1970年,通用小型计算机已出现并投入成批生产,人们将它移植过来作为数控系统的核心部件,从此进入计算机数控阶段。这个阶段也经历了三代,即1970年的第四代——小型计算机数控机床,1974年的第五代——微型计算机数控系统,1990年的第六代——基于PC的数控机床。
" O. Q! A. ?) `! h; L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技术也随之不断更新,发展非常迅速,几乎每5年更新换代一次,其在制造领域的加工优势逐渐体现出来。
: q, _% g$ O) A) A5 I- g  I/ Z; d  ~3 N9 t
   2.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_* u+ N0 I9 K
7 z: Z4 y; R" S9 c5 s4 Y. Z
   数控机床的出现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它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当前世界上数控机床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8 z" ]! i6 k" B# W) h" \; E
0 n6 Y; X, B+ t$ M# Z7 K  (1)高速度高精度化
# B9 h7 [9 }5 f2 _/ |. ^! z! K
* A+ [5 s  f1 A% ^   速度和精度是数控机床的两个重要技术指标,它直接关系到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对于数控机床,高速度化首先是要求计算机数控系统在读入加工指令数据后,能高速度处理并计算出伺服电机的位移量,并要求伺服电机高速度地做出反应。此外,要实现生产系统的高速度化,还必须谋求主轴转速、进给率、刀具交换、托盘交换等各种关键部件也要实现高速度化。
' |. I0 m8 o( q% W   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一般是通过减少数控系统的误差和采用补偿技术来达到。在减少数控系统误差方面,一般采取三种方法:①提高数控系统的分辨率、以微小程序段实现连续进给;②提高位置检测精度;③位置伺服系统采用前馈控制与非线性控制。在采用补偿技术方面,除采用间隙补偿、丝杠螺距补偿和刀具补偿等技术外,还采用了热变形补偿技术。* }( j: z$ W1 D5 W+ r

3 r* q4 @% X! l6 v( P  (2)多功能化
% f9 g6 W: A1 n6 P* `% Y5 B3 M9 E# d5 k5 A% F& y: d
    一机多能的数控机床,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如数控加工中心(Machining Center——MC)配有机械手和刀具库,工件一经装夹,数控系统就能控制机床自动地更换刀具,连续对工件的各个加工面自动地完成铣削、镗削、铰孔、扩孔及攻螺纹等多工序加工,从而避免多次装夹所造成的定位误差。这样减少了设备台数、工夹具和操作人员,节省了占地面积和辅助时间。为了提高效率,新型数控机床在控制系统和机床结构上也有所改革。例如,采取多系统混合控制方式,用不同的切削方式(车、钻、铣、攻螺纹等)同时加工零件的不同部位等。现代数控系统控制轴数多达15轴,同时联动的轴数已达到6轴。
: W, ~7 Y% |  t
0 x1 C2 t! @$ E) o$ F  (3)智能化4 w& g2 \* L# t/ U! G
7 w8 a  ]& `0 Z, W5 s/ p" u8 |
   数控机床应用高技术的重要目标是智能化。智能化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q5 U+ z* U3 d) D

/ h7 @1 T4 d5 q   ①引进自适应控制技术
+ Q& z  {# a" J8 _2 o2 s3 |8 G/ C3 I' \% f& N. j
   自适应控制技术(Adaptive Control——AC)的目的是要求在随机的加工过程中,通过自动调节加工过程中所测得的工作状态、特性,按照给定的评价指标自动校正自身的工作参数,以达到或接近最佳工作状态。通常数控机床是按照预先编好的程序进行控制,但随机因素,如毛坯余量和硬度的不均匀、刀具的磨损等难以预测。为了确保质量,势必在编程时采用较保守的切削用量,从而降低了加工效率。AC系统可对机床主轴转矩、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磨损等参数值进行自动测量,并由CPU进行比较运算后发出修改主轴转速和进给量大小的信号,确保AC处于最佳的切削用量状态,从而在保证质量条件下使加工成本最低或生产率最高。AC系统主要在宇航等工业部门用于特种材料的加工。
: v; {1 e0 `5 X4 X/ i& R4 i
0 A/ A% s& j; X7 [   ②附加人机会话自动编程功能
. ]1 J) n+ w0 N! L8 _. ^9 u9 |( o
   建立切削用量专家系统和示教系统,从而达到提高编程效率和降低对编程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 S0 d: @! p: h) }  v

( p& R% j, f) p2 c( o   ③具有设备故障自诊断功能  M+ u$ b9 h7 W1 j$ j

. i- `" b* ~# k) {& Y   数控系统出了故障,控制系统能够进行自诊断,并自动采取排除故障的措施,以适应长时间无人操作环境的要求。& Z2 W* y9 B4 E6 _5 J. m
; o! K& ?' O& A0 J$ ?7 ~* q6 P
  (4)小型化
4 [1 m# ?4 A! _. C. [
! `# p9 T& t2 _  S  J   蓬勃发展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对数控系统提出了小型化的要求,体积小型化便于将机、电装置揉合为一体。日本新开发的FS16和FS18都采用了三维安装方法,使电子元器件得以高密度地安装,大大地缩小了系统的占有空间。此外,它们还采用了新型TFT彩色液晶薄型显示器,使数控系统进一步小型化,这样可更方便地将它们装到机械设备上。6 Y0 `0 g0 }; I% R4 v

: |3 m; D( M% |2 U  S( c  (5)高可靠性  s% M3 ^  B, T6 v3 [- _7 m( [

! d7 {0 O7 q( m   数控系统比较贵重,用户期望发挥投资效益,因此要求设备具有高可靠性。特别是对在长时间无人操作环境下运行的数控系统,可靠性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提高可靠性,通常可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2 C6 O2 j" G1 K& \  O! g- C. X7 \. J$ b0 h7 t  h: K6 w
   ①提高线路集成度
* n$ g; x) C- D7 W  D. f1 s
" m; o; i; O* l  @5 j   采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专用芯片及混合式集成电路,以减少元器件的数量,精简外部连线和减低功耗。
$ W$ T; @; P8 s& Q% u" f
9 e! r% ?9 b. F5 B5 W8 i   ②建立由设计、试制到生产的一整套质量保证体系
5 ?# w2 T' o/ W9 ^, U) ?! u% H% l5 k
   例如,采取防电源干扰,输入/输出光电隔离;使数控系统模块化、通用化及标准化,以便于组织批量生产及维修;在安装制造时注意严格筛选元器件;对系统可靠性进行全面的检查考核等。通过这些手段,保证产品质量。; O+ ?3 P. R' r, l

- `2 s# Y; ]3 v  t& Y   ③增强故障自诊断功能和保护功能( b# D; K1 S4 E' T+ k+ q" _8 ~/ ?
, [7 M; p8 Z2 K' J  @5 \
   由于元器件失效、编程及人为操作错误等原因,数控机床完全可能出现故障。数控机床一般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能够对硬件和软件进行故障诊断,自动显示出故障的部位及类型,以便快速排除故障。新型数控机床还具有故障预报、自恢复功能、监控与保护功能。例如,有的系统设有刀具破损检测、行程范围保护和断电保护等功能,以避免损坏机床及报废工件。由于采取了各种有效的可靠性措施,现代数控机床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可达到10000~36000h。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 收起 理由
JWJ9952 + 3 好资料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