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早上在论坛闲逛,看到有人问:关于体系培训如何做,效果更好 ?于是就回复了他,要如此这般。想想,其实自己也是半罐水,至今是园区事业部体系里混得最差的一个,真还好意思说。呵呵。
. J) d1 F& H4 p+ I- k3 X% e 刚巧早上老总问我,6月份体系外审的事准备得怎么样了。我说没问题。其实我什么都没准备。
_/ h1 Y2 }8 l9 I% g$ Z7 Y0 ?0 Y7 D
我承认我是个比较懒的人,但是我什么都没做并不代表体系什么都没做。接触体系这么多年了,见多了糊弄忽悠的东西,在现在这个公司,虽然也有忽悠的成分,但我还是觉得欣慰,体系能够对问题敏感并闸口,我就认为是有效的。( K& c: I Z+ ] \! W$ T3 {9 y; S
) N/ S& P( G8 H8 l9 ]3 g 我日常推进的思路是:标准要求是什么?我们的程序文件是怎么要求的?我们怎么做?差距是什么?该如何整改?哪种整改是有效的?哪种是敷衍和无效的。, l+ j, ]6 H3 Z- C
( C' X1 f. ]# a9 n( C7 j
我说说我的做法。9 s3 B7 y: g' y7 k
8 S9 W1 W* g4 P( w' t# T. W
通常,体系都是由受益者推动建立的。就是说是外部的要求,或者说企业作为一个业务或者项目的门槛,说白了是让你应付应付顺利拿个证。而真正由管理者推动的少之又少。因此,要真正的推进体系并做到实际有效是有难度的。因为,作为一个管理标准,是否切实有效,效果是否明显,很难找出定量的指标来衡量。大多数时候,企业的管理者尽管嘴上认同说,自从搞了体系,质量水平上升了,但实际上内心并不认同是体系的推进作用。他们认为,质量水平的提升,很可能是一个瓶颈工位的改善,或者是一个项目的推进等看得到的项目。同时,在很多公司,体系其实是个边缘化的岗,跟行政秘书发发传真收收邮件差不多,是用来应付外审的。但是,当发生大的问题的时候,反过来就抱怨质量体系不起作用了。
, w! i }. Y, b% I* P' Z x
. p7 z4 ` F5 y; Y) O 因此,首先要搭建一个体系推动的平台。4 s7 w8 m' V8 L( K! d0 B
. u- g. K" R4 I
我在推进体系的第一步,就是要求做一个启动培训。这个培训,可以不讲体系的内容,只需要搜集点案例,或者质量意识方面的内容,甚至是吹牛都可以。但是我有个要求,就是企业的决策者要参加,最好中层以上都参加。因为这样,我就可以讲讲体系的最终目的:开源节流。用一定的投入,换取流程和管理规范,问题能闸口,损失减少(节流),持续稳定地保持较好的质量水平和企业美誉度,赢取更多订单提升市场竞争力(开源)……最终——都是为着利润为中心的。这样,你就和老板们站在了同一战线上。通过后期的努力,管理层也会逐渐认同你的工作,这个工作平台也就搭好了。! S$ Q# b7 w; B) j6 r: p
1 t/ K; p( Q* P, x; l
建立适当的考核机制。
8 E I/ `' L ^9 p+ c
) |/ d! E o1 Z, T 不一定说到考核就是扣钱,这样的话体系推进会被孤立,大家对审核犹如牛鬼蛇神。集合集团的考核机制,我删掉了单条问题扣钱的部分,以闭环率来进行评价。以部门为单位,根据审核问题闭环的进度和效果来进行排名。连续排后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当然,最终还是要兑现对部门负责人的考核。
3 V8 d) K( U2 @& `
- z# g' f5 f) s# f% I2 F) f 这一点上,需要讨论。因为我的岗位不同,我还有一个岗位是行政主管。所以在考核上,基本不会引起什么异议。体系推进上也顺利些。" c+ R: s* K& T" T. e$ W6 G
; I1 u! b! @2 m# h3 o; V
这个方法仅供阅读。
9 @& d+ H. m+ g' U# [! @0 x3 `$ a$ z$ U* A! s$ C- G' Y8 k2 A/ p
培训是推进体系的好方法。
: }; Z8 f" {9 q Q. ?8 j" p( j# ~% s$ ~" E
体系培训随时都可以进行,不一定要召集很多人马培训室正襟危坐。
& S0 _5 e8 j) P/ O5 i5 q7 O, \, e6 C4 [- U4 t0 M1 [( o/ T
首先是例行的培训,就是先集中进行入门培训,让大家有一个体系的概念以及方针目标和努力方向。个人方向很重要,初期设定的目标,决定大家后期的努力程度。, S+ E; X2 s7 n' i$ ~% k0 K7 c
2 G5 {9 y# m- G7 r 然后可以是主题式培训,比如:什么是八项质量原则?质量意识是什么?选取大家在工作中认识的误区,或者从审核结论中得出的弱点。比如我就做了很多次的文件培训,因为各部门平时作的流程文件格式内容差异很大,做到标准化很难。于是就针对文件如何编写(字体我们的体系文件都做了要求的)、审、批、修订等流程进行培训,并提供范本;另外,针对文件中或者流程有交叉要求的部门,组织大家进行“轮读”——由文件归口部门主讲要求,相关部门旁听,防止以后发生问题的扯皮现象。2 e- u* b: d' e. A( \6 i4 n
$ y# V. p! t1 d+ E 培训也可以针对部门,比如采购对应体系中的哪些条款?应该如何做?实际是如何做的?差距是什么?这个就有点类似于案例。
3 u- L. v+ C# A' t* W% ?4 L3 I2 V* i2 F2 S- m. k0 K% T: S4 M
优秀和失败案例同样重要。; U5 I8 ~1 _7 X1 N, n
* ~) n/ l/ m. u) o. N1 ^# x/ { 集团和事业部都有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内审和督查的要求,每次审核的结果都需要做成案例或者总结或者通报进行汇报。起初时,会觉得很繁琐,会有应付的心态。慢慢的,认真做每一次总结和案例(尤其是优秀案例),发给大家,或者张贴,或者早会培训,会有比较良好的效果。( U- q1 z" N# @; l# s
* C5 O! Z$ H: ?( G- W
最后一点,坚持按要求做好工作,心态良好,积极沟通。9 r8 j0 a* ?. I" [" l/ \8 L( h
/ y5 r9 x& { Y* [: ^
只有自己按要求做了,才在要求别人的时候不被动。有时候难免会吵架,或者敷衍,因为你审核出来的问题,被审的人会认为你是在揭他的短,所以要求保持良好的心态。
& H6 n: }$ P: l; C, Q. J6 q9 A5 P; t; a' y
不知不觉罗嗦了这么多。希望大家不要拍砖,有好的方法也拿出来一起分享。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