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3-21 11: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马尔马拉海 于 2011-3-21 12:17 编辑 ! `6 y( m- I; j% a/ S) ~
& E5 [8 C7 z3 o
讲得不错。以“机械工人”(后改为“金属加工”,典型的忘本。)为例,我断续看了近20年了,越看越提不起精神。
- {% r* w6 M% w0 j |. [& ?该杂志的变化归纳起来有三多和三少,
% R" X: R5 y0 g$ l. s三多:服务于行业或协会的内容多;
. L" s! @9 J6 Y; u 广告及类广告内容多;
; ^* A- P0 j$ Z/ ~/ L" F5 H, X) }5 { 言之无物、冷僻偏门内容多;" J. \+ I- Q& l
三少:基础性内容少了(可能与不再服务于“工人”有关吧!);2 a1 n+ j' `4 W" [" u5 w- N
工人师傅的稿件少了(原因同上);
# x7 A7 X. J# Y- `" ~! ^! y5 p 创新、技巧窍门内容少了(这是我最关注的内容,曾经从中学到不少实用技术。)* l* _; G5 v7 u+ |. P
拿到最近杂志,感触最深的是“不知所云”,什么都沾一点,认真看下来有内容、有深度的文章不多。
4 @; d" `( y5 H( L- K, ^ 但也要客观的说一句,目前的专业刊物的问题大体类同,生存较好的多半是依靠商业运作,依赖广告收入维持,其走向衰微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大环境以及国家的支持力度是主要的。
! \+ S- y7 Y5 `, B" [ 真心话,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越来越少看到年轻人,尤其是一线工人捧本书看了,学技术的热情和80年代相去太远。
9 i- o& X/ g8 a' v, J6 V% w 别往钱方面琢磨,那年代也没钱,甚至“大锅饭”——干多干少差不多。没有太多的功利思想,学得好、干出成绩、能干别人干不了的活,多有成就感啊!忆往昔,看到大师傅走过来,我们这些后辈,除了尊敬就是恭敬,那种待遇和尊荣,就算是厂里的领导干部大多也享受不到。4 D' z: [5 @, L" R( k6 F
扯远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