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2101|回复: 11
收起左侧

[求助] O形圈装配时的防差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 08: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零部件装配时,O形圈手工装入孔内沟槽,为防止O形圈漏装,使用防差错(POKA-YOKE),像这样的小零件,大家一般怎么设计防差错工装的?或者怎么选用相关传感器?谢谢!
发表于 2011-1-21 13: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人不才,希望有知道这种防差错(POKA-YOKE)技术的分享一下,不怕大家笑话,我是第一次听过,我们单位装O形圈就是装配师傅直接装上的,O形圈都会漏装,那这种装配工不用最好了
发表于 2011-1-21 13: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装入O型圈,应该是起到密封作用的,可以制作一个工装,比如,一根光滑的塞规,人工装入O型圈后,直接将产品放到光滑的塞规上面,能滑下去的就是漏装,不能滑下去的就是OK产品了,然后,下工序的员工可以直接从塞规上面取下产品并转入下序;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天际孤帆 + 2 鼓励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21 21: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认为不需要这一步:
% B/ I  U7 e2 ~- W$ ~O型圈的作用是密封,因为一般装配后会有检漏程序(像空调,液压设备)。没装肯定有漏。
发表于 2011-1-21 22: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检漏装置肯定会有,但是需要看其检出能力,如果是功能性很强的以及反应比较大的,是可以检出来的,但是,如果是小件或者是装配在内部的密封件,很难通过后续的检漏装置检验出来,毕竟是功能性的检漏装置,而且,检验出来后,需要拆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发表于 2011-1-21 22: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4# huangguopu2008
. A- n" d: }# R9 R" g功能性的检漏装置不能百分之百的检出前序的错误,如果一个产品中需要安装多个液压装置,那么检漏装置会非常复杂,检验成本也会很高;为什么不在前序就直接验证?
发表于 2011-1-22 09: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芜湖
可以在装O型圈工位,增加光钎检测,或者用GT检测,可有效地避免漏装,但前提,装配工序要严格,不可混乱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08: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angle能不能请你介绍一下什么是光钎检测和GT检测?如何应用上去的呢?
发表于 2011-1-24 12: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我们有很多地方会装到O型圈,气密测试是可以测出来,但是由于是装在里面的,返工成本比较高.由于做光钎检测和GT检测这类东西成本比较高,综合来说还是不适用.防错系统不能只单纯的考虑不出错,还需要考虑到投入的成本与回报.我所有地方都是按实际生产数量发料,再做一个小面板,上面10槽,一次拿10个放上去,做完后再拿10个,通过两次按实物操作,以完全避免漏装.简单又方便,又不需要投入过多的资金.
发表于 2011-1-24 14: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洛阳
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凹模,你的零件正好能落进,应为o型圈是凸起的在o型圈位置设置可压下装置,压下一常闭开关,再正常零件位置设置一常开开关,两开关串联控制报警的灯或者声,即:无密封零件放上去两开关都闭合触发提醒!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1-25 16: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25 17: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我们有很多地方会装到O型圈,气密测试是可以测出来,但是由于是装在里面的,返工成本比较高.由于做光钎检测和GT检测这类东西成本比较高,综合来说还是不适用.防错系统不能只单纯的考虑不出错,还需要考虑到投入的成本与回 ...
) P# B! z9 Z0 v4 Y4 t" |shuixinghaishif 发表于 2011-1-24 12:09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 K# n+ o0 B/ [; Z; X- T: o8 D& _6 c

6 l; q" h3 n7 c+ g! C这个是最实用的,不增加成本,又能有效防漏。% y; e/ i5 n) b# g1 L
工厂里对于其他容易漏装的工序一般也都用这种方法,仅在产品比较大的时候难以适用。不过既然产品大了,价值上去了,再加个专门的检验工序也就值得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