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作 者 :焦晓宁 刘建勇 主编
0 E9 ~' Y" j3 [ _) S9 a8 g出 版 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 e! S p) k/ U) V* x出版时间:2008-01-01( c* k5 u: H( x- c9 k1 {# A5 x+ M( j% [
页 数:254页
9 H: K6 D, g2 ~5 [( k4 ^I S B N :9787506446952
: e( e# P- C* B: X7 p$ q版 次:1版
5 j) F# u" Q/ m/ H P5 y* u- i+ G内容简介非织造布后整理(1光盘)4 S" u% Y* g" W
本书分别从整理的目的、意义、整理原理、整理剂、整理后性能测试等方面对非织造布后整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内容包括收缩柔软硬挺整理、外观整理、剖层磨绒烧毛整理、防水拒水拒油整理、亲水整理、抗静电整理、涂层及复合、抗菌整理、阻燃整理、芳香整理、抗紫外线整理以及相关的后整理知识。并简要介绍了现代技术在非织造布后整理中的应用。 6 N: G! n( l- x3 D# y1 F" {0 B
- i) @* o! I; k( c
; b1 v! K5 k% p6 G9 T: f' B" L$ R/ F! Q+ g7 o& w
封面 -6
* Y2 Z4 c( P- G2 m8 ~8 h2 B( E前言 -4
! ~9 M: V& I% j- _ 第一章 绪论 1
: g. e1 f: D. Y2 s 第一节 非织造布后整理的定义、作用和内容 2! j6 z3 L% F/ ?0 E% Q; `3 O+ a& c
一、非织造布后整理的定义 2" a$ u3 v: H7 {6 ?
二、非织造布后整理的作用 2
/ W, b* p* ~" B/ {2 C& S# O0 G 三、非织造布后整理的内容 2# V \# e t) [
第二节 后整理的方法及分类 3
# g2 }( m$ L9 z G- Z: m* j: f 第三节 非织造布后整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5; N2 a& {& C" c% @& a
一、非织造布后整理发展的历史 5, c. t t& V! J
二、非织造布后整理技术的新进展 6& h3 i ~! F" }9 m3 s% |, f
三、非织造布后整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6
1 t1 J* j, z0 }0 t6 C+ ^4 _ 思考题 7
- S1 R& Y. C5 S' u0 B 第二章 非织造布整理用水及表面活性剂 8/ G/ c' E( U; k) z: b4 { R8 v
第一节 整理用水的来源及其水质 8
# `- f+ C1 g2 u' x8 q 一、水的来源 8
& W1 E7 @4 M2 ^9 M6 B 二、水质 8" Y* D* T. q: W* D
第二节 水的软化 9
/ H! }( U$ T) g3 n* X' N5 U 一、软水剂法 10# k# L2 X+ `+ \3 [. O
二、离子交换法 10; |( b- Y/ R" ` ~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 110 @* z4 d0 Z. t7 C) }- G
一、表面活性和表面活性剂 117 D+ ?( K1 k" t0 j3 m/ D
二、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 127 e$ \2 S) V2 v ~' B% `; A
三、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12
- F+ r2 J1 Q( D* E1 k 四、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13
0 j9 [" f6 P0 ~) x. S3 k, } 五、表面活性剂在非织造布染整中的应用 147 r5 i" g+ E3 x
六、常用表面活性剂 17
& [& y+ J& d+ b* | 七、表面活性剂化学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192 Y% t/ k/ K0 b/ W. @* B! Z
思考题 227 i9 y; x; e: X0 }: j4 J
第三章 收缩、柔软、硬挺整理 23
& [$ z% U5 w4 u6 b' j* U) @( A 第一节 收缩整理 23/ I# { ~8 R- Y3 o$ e7 g# q
一、收缩整理原理 238 a1 `) c% L! `% |. `
二、收缩整理工艺 26
; J1 Y5 b* t, i. a2 P& j) j, v% v. { 第二节 柔软整理 261 B- m) r. ?6 |9 ?; J. m
一、机械搓曲柔软整理 263 b* F; W. U( U6 S
二、机械开孔和开缝柔软整理 27
6 }. c+ k' p. M( a 三、化学柔软整理 29$ ?' L B4 Q; p3 {
第三节 硬挺整理 39
2 {; Y/ x6 o- K1 G+ P 一、硬挺整理的原理 40
" i G) b$ D: \: } M 二、硬挺整理剂 406 |8 x* X4 Y, V' B
三、硬挺整理工艺 46, K$ G0 S$ R" V) O
思考题 470 u. i+ w8 Y& h9 r
第四章 外观整理 48$ S+ y9 Z0 A* }9 o' P9 j1 M
第一节 轧光整理 48
3 E4 b; Y/ g* M- y6 l! c 一、轧光原理 49$ J/ W. a- P8 G# p; p* s& M
二、轧光设备与工艺 49
7 _2 O( ^$ W; _3 a3 R6 j2 G6 o5 {6 I 第二节 轧花整理 503 V4 A2 `5 D+ i3 }' C" Y; E: [! D
思考题 51: D8 G. E: J+ ]3 L9 W
第五章 剖层、磨绒、烧毛 520 M* _# X; k5 j2 c
第一节 剖层 52
5 k. [2 t! Q2 k1 O& ~ 第二节 磨绒 548 I8 i' N- N& v: D0 e# q5 i
一、磨绒机 540 a2 g* j k7 G0 r6 P9 n
二、磨绒机理 559 _) ?# b+ T7 r
三、影响磨绒效果的因素 56
( d. `: l) ]/ M 四、磨绒工艺举例 56
$ x. r" b0 m2 Y' Q 第三节 烧毛 576 z0 Y7 F- r2 L3 V1 Z; C5 M
一、烧毛机理 571 J$ A- I1 z. b
二、烧毛机 58
% B) v4 o( \& q) O/ I5 q% ] 三、烧毛工艺及质量评定 59( D7 W: ]( m" f! K
四、烧毛产品应用 60
0 q- S/ _+ o7 F V' ?3 [9 A 思考题 63! E+ o# U- q6 X/ E
第六章 防水及拒水拒油整理 64: r1 g! H6 g+ I" l0 V5 G- u
第一节 拒水整理的原理 64$ u6 [; _, R: P$ k7 w, I
一、表面能与拒水理论 65
( \1 r0 M" i' w5 |1 L9 p 二、表面粗糙度与拒水理论 688 Q, o. [5 A2 _/ W9 @! K5 o
三、毛细管效应与拒水理论 69
, ? A8 J6 X, P2 ]5 y 四、纤维表面的特性与拒水整理剂的分布状态 70+ `) H3 s) _' b0 P( L2 F
第二节 拒水整理剂及整理工艺 71
$ l0 Z7 [3 {5 u! _9 Z* f 一、金属皂—石蜡类拒水整理剂及其整理工艺 72
e0 F1 I$ \& E/ v( @- O5 t9 o; d( K 二、吡啶类拒水整理剂及其整理工艺 74$ ]! u5 D! o, S$ m" P' }8 Y
三、有机硅类拒水整理剂及其整理工艺 74
1 G8 h: }* P% a 四、含氟类拒水整理剂及其整理工艺 76
1 \% v* s$ \# C- N! s( p 第三节 拒油与易去污整理 78
, R7 F3 i3 v1 e k$ I 一、沾污分析 78
; X4 q2 n' x E& `7 s$ \ 二、防污整理方法 79
& K1 l6 N. L, m7 X 第四节 防水整理 82
! S! X* P: L# ]5 d# o+ M 思考题 83
8 O3 J( o: R8 p- F. H" w4 h* N 第七章 亲水整理 84
N9 z. m7 j4 i5 c } 第一节 亲水整理的原理及方法 85
% v. z2 A2 j0 J% `3 {3 P# ~ C 一、亲水原理 85
W8 W ^9 B* W( c 二、亲水整理的方法 85
1 Z+ g' L2 P+ \- f, |6 B 三、高吸水剂的吸水机理 88
3 x) a/ z9 t6 C) x 四、高吸水非织造布的整理加工方法 88
1 I, S$ |8 g, R! {6 k" a 第二节 常用亲水整理剂及应用工艺 89 ]: L9 ]8 t( E3 `7 p) V4 ?
一、常规亲水整理 89
: A: B0 a5 Z' k- w, S* E0 }+ J8 F, T2 B 二、高吸水整理 94
8 u8 L" w2 K) z& m* I) \ 第三节 亲水性能的评价 95
& L& s- I- Q, V/ t- x 思考题 962 H+ q; G. q" U. [
第八章 抗静电整理 97
7 R. I; m6 p* V: P( E 第一节 静电的危害与解决方法 97& C! {) p& k- t2 l4 r0 N
一、静电的危害 97) u: z' ?6 n6 q# }: }0 t% X3 ?
二、静电的消除方式 98* f, B! u! B( l- w) @% u
第二节 非织造布静电的产生及影响因素 99" c2 _+ @1 m! g
一、产生静电的机理 99
; s; p- q7 R- u: m7 X5 }. B! w 二、影响静电效应的主要因素 100. ]7 z- Y5 k* }$ c+ U
第三节 静电性能指标 1029 f( @+ P, w$ ?$ v
一、静电半衰期及测试方法 102
6 M7 A' J1 [2 u' D' w 二、比电阻 103
{' {4 i7 ~) _ 第四节 抗静电剂 104$ F1 ~& i% x7 i. X, [, U# U! K8 y
一、抗静电剂的分类及作用机理 104. t7 L3 R' f& Q* O+ ]& |
二、抗静电剂品种 105! W! E. d$ u; B B( b, ?. r
三、抗静电剂在非织造布中的应用 109
1 l, W# `* @$ s7 t 思考题 1121 L% F/ R9 H; U- B, p
第九章 涂层整理 113
5 X! g6 }9 u5 o+ l, Y7 W x( u 第一节 涂层整理的目的和机理 113' O9 {* B7 M( S
一、涂层定义 113
d4 t2 f0 o5 n4 W l% d) U+ s" S 二、涂层分类 114
% O4 }( X: W+ M$ u, g; X8 J 三、涂层形成机理 114- W5 g6 }, ~5 I1 t) } `' }/ q
四、涂层附着机理 116
" D( x F" K: T1 U% K5 N2 Y; q 第二节 涂层整理剂 117
4 e4 M0 i) Q K. g. h 一、涂层整理剂的发展 117
% v. n/ s9 o b4 y- z8 B0 m 二、聚氯乙烯(PVC)涂层整理剂 1188 G$ d4 u {' p9 R; Q
三、聚氨酯(PU)涂层整理剂 119
4 S6 K, O/ A' v& V$ {1 @1 H 四、聚丙烯酸酯(PA)涂层整理剂 122
+ {6 C$ k8 U9 Y 五、橡胶类涂层整理剂 124% ]: |' N1 }# E1 ^
六、热熔涂层整理剂 125
# i# Z- v' J; u0 t0 r J3 o 七、其他涂层整理剂 126! c6 p* L. `3 s: [8 z/ v ~' o6 D
第三节 非织造布涂层方法介绍 127
3 Z& K% s0 v' a5 m; I- U 一、刮刀涂层 128
$ `7 }5 x8 K' k3 ]; m 二、罗拉涂层 129
. j' O& M. d6 I2 S6 Z 三、圆网涂层 130
" J% S: I: I) I 四、转移涂层 130& u4 Y/ Y3 ^4 V' Y) x+ C
五、其他涂层技术 131
- U' ]1 v' {9 ` 第四节 非织造布的功能涂层整理 133 x* |9 j, H! p7 f% z
一、防水透湿涂层 133
% v* L8 _2 M @/ U! {* i) q( T6 Q 二、阻燃涂层 134
/ J' b( ^- z* q% q/ \" T6 x! l 三、抗紫外线涂层 134+ ?5 l+ e. I( [" `/ ?
思考题 134+ N8 |9 x& D, `
第十章 复合加工 135
. \ W. C. Y0 M, N6 } 第一节 复合加工概述 135
: M3 z( p5 o5 M g 一、复合加工的目的 135
" H5 p8 \0 `% e% ~( q 二、复合加工的定义 135
# a! J6 F2 u! a 三、复合材料的分类 136
7 V, \0 H) m% U9 M+ `; }- a9 N! c& w 四、非织造布复合产品 136
8 Q$ E2 X2 p& S8 u8 `1 X( w- e: ~ 第二节 层间复合加工 137; h5 B" d* F: H, g
一、用于层间复合的纤维和织物 137
9 {' z1 J" m$ |' k7 k, y) E+ w 二、层间复合用树脂 137
& j, r- }0 G0 N/ Z6 H9 v1 L: l 三、层间复合产品的类型 138
- O, L+ C; X& X) x 四、层间复合加工方法 139
+ z$ A p7 T0 z4 v: S5 O2 ? 第三节 非织造布结构复合材料 1420 ]5 D) c. }4 [8 B
一、纺织增强结构材料分类 143
0 t# d0 Z) }! d4 w% r" p; m1 z 二、非织造布结构复合材料中常用的基体材料 143! C' H# a+ |1 T
三、非织造布结构复合材料中常用的增强材料 1446 Q% G. W$ ?0 p* E/ ]: R4 z0 w- [
四、复合材料制作 145
; [& y7 z$ y7 C2 ?( L6 I8 x0 p 思考题 146
, y6 y2 h: i: } q- h3 M5 Y2 O 第十一章 抗菌整理 147
/ A8 j2 k& a0 n; b* b2 ~ 第一节 抗菌整理概述 147
+ R; N; v. u. q 一、微生物的危害及抗菌材料 147
( g. j. E- ?1 W$ I: T 二、非织造布抗菌整理的意义 148
1 ^/ l; s4 k+ C. q A* g8 p! J8 K 三、抗菌整理的发展历史 1485 M5 O- a7 a& Z6 a2 w: K6 `
第二节 抗菌整理的原理 148; G* R. T4 q" ], I& c
一、抗菌剂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 149 K3 P( Z) a1 i+ U% i$ x
二、非织造布抗菌整理的原理 150
' S4 F, e8 t9 T, G" C3 ^5 M0 w 三、非织造布用抗菌整理剂的基本要求 151) y1 z; A' n4 {" t7 s1 ^
第三节 非织造布常用抗菌整理剂与整理工艺 152
0 R. a' {& e! V- |) ^: m 一、有机抗菌剂 153
1 Y& n5 R. ]7 O( s) e0 Z 二、无机抗菌剂 156
# W- |" l+ F5 r6 z2 x 三、天然抗菌剂 1597 \! i+ n* y l2 k
第四节 抗菌性能评价方法与标准 160
' |- `9 _+ `5 X* ?- g4 x. m 一、抑菌环法 1603 y) p0 _" T- N6 b$ f) W2 O
二、振荡烧瓶法 161
. ]0 a% \; l$ y, T 三、奎因法 161
, I, W- j! p! E8 R, m! P 四、浸渍法 1628 h! {9 T' I, r! N) H
思考题 162
* H- y, B8 i$ G/ F: }5 s 第十二章 阻燃整理 1634 T: k. c5 t: T {% R2 l/ I- M' p
第一节 阻燃整理概述 163
+ q! d, U I3 [) U% s3 I: V8 ] 一、阻燃整理的意义 163
# H5 G9 o" c a* u4 `. D 二、阻燃整理在非织造布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163' m. N( l0 w- U, {' U: X: J
第二节 阻燃机理 1661 s1 s/ s3 z/ f- {$ o# o. l, Z& A3 j" {
一、常见纤维的燃烧特性 1661 C1 |1 S; c2 y \+ a! A. Y
二、燃烧过程 1671 f7 y N, T l# V: X& g
三、影响纤维燃烧性的因素 169
6 j; W% n" Z( J' g 四、阻燃作用机理 171# [. v5 |8 N- Y- T
第三节 阻燃整理剂 172
* F( i; }( D9 C8 P 一、无机阻燃剂 173' ^' X# {. t' E% ]+ A4 O( |
二、有机阻燃剂 1755 H, N5 J7 b+ R! G
三、膨胀型阻燃剂 184$ \7 H! t6 {" _+ p3 e
第四节 非织造布阻燃性能测试 185
* c2 b. Z$ D# i* G 一、极限氧指数试验法 185
1 w9 D7 _9 t9 f 二、垂直燃烧法 186
) B$ R0 s: ^9 I; d- t 三、水平燃烧法 187' G$ S$ y: z: L- u
四、45°斜面燃烧法 187! `" y- F& Y& ~2 Z5 h+ q
五、热辐射源法 187) B9 [) V. c5 h& n F
六、片剂试验法 188
* a3 J& `# C& U, |# X 第五节 非织造布的阻燃整理 188
8 i5 g0 f& z1 _2 \/ \1 A) ? 一、阻燃工艺过程与影响因素 188
/ L+ Q! @8 j1 J* ?1 F 二、常规性阻燃整理工艺 1890 ^; X9 F3 v1 C: P6 j5 u( k0 {
三、非织造布阻燃整理应用实例 1919 k4 W6 c0 P7 n- b2 C/ q
思考题 1951 E+ t& K5 ^% ?9 i7 S
第十三章 芳香整理 1965 E& @! S9 D9 T) ~5 r' I& m- s3 _1 {; b
第一节 芳香整理的作用及分类 196
6 K7 h: p% y1 K/ ]' Y 一、芳香的作用 196
+ H# a: e3 ?, [, ] 二、芳香物质的分类 198
. M0 t3 n" j# W& z! p. H 第二节 芳香整理技术及工艺 199
& F1 ^" d7 T/ u5 h6 T0 R R 一、香料与香精 199
' O0 J- r2 L, n9 W 二、芳香整理技术 200
' l% |6 V0 {5 h" o% ^ 三、芳香测试方法 203* A( d/ k) `- k, _9 l |" T
四、芳香非织造布的开发前景 204
9 x0 f9 I4 R3 Z! S 思考题 2049 r: T4 N/ k. t8 y
第十四章 抗紫外线整理 2053 x% u' h# `( J4 s
第一节 紫外线的分类与危害 205
2 q. ] q, Y" T5 H* R) E% s4 s 一、紫外线分类 205( A4 X1 R' X% Y
二、紫外线的危害 206
2 f+ w! D9 J0 Y. {8 m. c 第二节 紫外线的防护原理及测试方法 206
1 i, `6 `$ ?8 _9 P 一、防护原理 206
! @* r; R" X- c 二、评价指标和测试方法 208
; S6 F/ M6 P4 c# _ 第三节 防护的技术途径 2097 D( S r4 F, N7 A: e
一、后整理法 210
8 b; y$ [2 {1 ^" _* Z 二、纺丝法 210
+ G3 z' V$ M$ b% D 第四节 紫外线吸收剂和反射剂 211/ O- f0 a# c+ g" A+ p. e
一、吸收剂 211( ~) V7 C: d! m1 h( G( J
二、反射剂 212! j# w- d6 ?1 ^8 ~5 o( G5 ^
思考题 213, P; }( z4 u6 l4 ^
第十五章 棉纤维煮练与漂白 214
) V9 i) F1 ?. X( w 第一节 煮练 214
6 l- j9 C. {+ X6 s N 一、煮练的目的 214
& }; f6 u, f! x( C8 Q1 @4 K s 二、煮练用助剂及原理 215
! D A8 J0 u& i$ n+ O 三、煮练工艺 216
5 Z& X4 T! z: |# L 四、生物酶精炼法 216
# W( _' l% F* Q# \5 E1 p 第二节 漂白 216 G# Y0 u3 ` H. Z5 w; A+ l
一、次氯酸钠(NaClO)漂白 2179 g. Z+ Y, G5 w7 \; r$ c
二、过氧化氢漂白 219
1 Q- A. s8 N0 e7 [9 q" ? 三、亚氯酸钠法及其他漂白方法 219
, B5 P4 [& D0 ?3 @8 H 思考题 220- P b# `$ `; L8 L8 t h. w* t4 G7 m! e
第十六章 染色与印花 2217 q( t& l6 k3 V% P8 V3 E! l
第一节 染料与涂料 2215 P% V( N2 T3 }0 K0 _' L
一、常用染料与涂料 221. v) z5 j, m5 a, j3 H+ ~
二、各种纤维的适染染料 223
' L8 L( ] u1 m9 e" m 第二节 非织造布染色 223
1 K) v! |" o' |7 b e0 c 一、染色基本原理 223
* r* d8 i- W; h( ?& u1 y$ G 二、非织造布染色 225
$ Z& z$ l: m' j9 W' `' l 第三节 非织造布印花 2313 u9 E; l* a) T7 d: X0 q5 S% |0 V
一、印花基本过程 231
2 y7 `4 L z8 B5 Z3 k 二、非织造布印花方法 233 ]8 V: @4 F& M! p; k
思考题 236/ p$ k" Q& T# n7 u( w7 g A% B
第十七章 生态非织造布产品与加工 2372 m. g9 N8 a0 K D
第一节 生态纺织品及其认证 237" O3 ]. S2 }7 e+ e% @, d/ i4 h8 v; _
一、生态纺织品的概念 2377 U# o# _& E1 x
二、生态纺织品的标准及其认证 238
5 w7 U# B. V$ I" ^/ o4 ^ 第二节 非织造布的绿色染整 2382 u t% ^. ?: ~. t# ^/ P' I
一、整理剂的生态评估 239+ F0 t: y5 E, _' o' P
二、非织造布后整理加工中的甲醛问题 2396 m* H" C4 z" L
三、非织造布后整理加工中的重金属离子问题 240
! R- ?5 }: x# o 四、非织造布着色时的禁用染料 2407 n+ L7 K$ M# X3 p9 }1 v$ J
五、生态非织造布产品的其他监控内容 241# t- [# W3 U# F
第三节 非织造布产品中生态毒性物质的分析与监测 241+ G( H# s, `1 g+ n7 q0 d# A/ x
一、非织造布释放甲醛的测定 2410 O$ Z( m* L- S3 g. L
二、非织造布产品上可萃取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242" q& d- {: Z1 v0 Z+ {. ]- \" k6 O* D
三、非织造布产品上残余农药及其防霉、防腐等特种处理剂的测定方法 242
5 F! A3 u5 T1 m! e 四、禁用染料的检测方法 243
7 t4 k9 u; w$ M 思考题 243
7 A5 e2 s& ?9 m! b' z' X5 D 第十八章 现代技术在非织造布后整理中的应用 244
% j7 u+ d# e9 y7 H$ L4 d 第一节 微波技术 2443 M3 @8 l6 b: O* O4 X
第二节 超声波技术 245
( k- k5 E V6 r0 Z' o 第三节 红外线与紫外线在非织造布后整理中的应用 246
# _5 I5 z: l Q 一、红外线与远红外线简介 246- Y, E2 y3 x- q S1 ~: [, v
二、紫外线在非织造布后整理中的应用 247( u# H- c+ S& F
第四节 其他技术在非织造布后整理中的应用 247
! J, T& b+ p9 L" n! u 一、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 247
7 L. d/ p. X2 `; n2 a 二、纳米技术在非织造布后整理中的应用 249! @8 n& E4 V, E h7 B8 p8 S- y
思考题 2508 G2 \ H0 T9 }3 C) I
参考文献 251
: {7 Z# U9 H e& n7 n; I6 m R
* x7 v8 @# ^" b( \' W* y应助:http://www.3dportal.cn/discuz/vi ... &extra=page%3D1
, S7 g8 v- V# u. g/ N添加书签:262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