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4-12 15: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网上银行付费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 p, X& z) s( q. K7 C$ k8 w4 e6 A: ]( _; e! H
网络银行交易虚拟化、服务个性化、经营混业化、监管国际化等特点正是网络银行相对于传统银行的比较优势。但同时也决定了网络银行引发风险的因素以及这些风险的影响与传统银行的不同。除了传统银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外,网络银行还由于其特殊性而存在以下新的风险:" q0 j; h% c3 r0 w8 `
技术安全风险 网上银行是通过互联网与计算机来实现其功能的,因此计算机的安全问题首当其冲。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首先,计算机软硬件运行风险。网络银行所依赖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停机、磁盘列阵破坏等不确定性因素都会形成网络银行的系统风险。同时,计算机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的不完善,也带来了系统的运行风险。其次,来自网络银行系统外部的正常客户或非法入侵者在与网络银行的业务交往中,可能将各种计算机病毒带入网络银行的计算机系统。最后,随着黑客攻击技术的提高,他们可能通过因特网侵入银行专用网络或银行电脑系统,窃取银行及客户的资料,盗用他人身份接管网上银行客户的储蓄和信用帐户,甚至直接非法进行电子资金转账。
. ]/ p3 P4 n2 ]) z1 u6 G 信用风险 网络银行的发展受到信用风险的制约,即交易在到期日交易双方或其中一方不能完全履行其业务所带来的风险。虽然现在网上交易中大量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但实际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交易双方不直接见面,在违约责任的追究上存在很大困难,因此发生信用风险的概率比传统银行大。我国从2004年开始对企业进行信用体系认证。迄今为止,经国家工商部门批准和ICMMA、CCA认可,已向全国近23家信用体系认证机构颁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信用执业资格证书;到2008年10月底全国已累计向四千多家企业颁发了带有国际互认标志的信用认证证书和信用等级证书。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尚处建设阶段,企业信息和个人信息也未完全向大众开放。企业之间以及个人和企业之间信任度不高,这也是导致网络银行现阶段客户资源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6 I6 n: u; U7 p9 L, \% b$ `2 V/ v 法律风险 网上银行的风险来源于违反相关法律规定、规章制度,以及在网上交易中没有遵守有关权利义务的规定。目前中国涉及网络银行的立法还不健全,由于网络银行业务是一个全新的银行业务领域,其业务的开展涉及到电子商务的方方面面和参与方的各种利益,现有法律滞后于网络银行的发展。同时,由于互联网连接的是全球各地,目前尚缺乏确保电子交易统一性和确定性的各国家和地区一致认可的电子合同法律框架。因此,过去针对传统银行业务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大多不适用于网络银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