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校园的时候,比较理想和单纯,做事动机很单一:要么考试成绩好一点,要么毕业能够找到好的工作。即使谈恋爱,为钱、为权的可能性也不大,大多数是相互喜欢。 / ~0 `( y0 Y5 q f
- j& h* ~7 O7 G8 k 尤其是我们那个年代,是个诗歌、文学、哲学满天飞的年代。现在校园里流行的是就业、出国、分配、财富故事等。我们那个年代最热门的主题词是朦胧诗、校园散文、傅雷翻译的法国小说、尼采、叔本华的哲学。很多学生忧国忧民,总觉得自己肩负着崇高的使命。大家有一种很强的精英感,觉得国家和民族兴亡强盛的历史重任就在我们肩上。 3 W6 s3 O4 ?/ i5 l7 e3 p0 S
3 y. O: S4 I: W" t 等到出了校门,走向了工作岗位,发现外面的世界和学校里学的完全不一样。书本上所有的假设都是理想状态,要么是真空,要么是摩擦系数为0,要么是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到了社会上,什么人都会碰上。出门乘公交车,大妈们在谈论菜价,评论着东家长、西家短;单位里的同事欺生,处处跟你过不去;客户更是千奇百怪,有姓“钱”的,有姓“黄”的,有姓“鸠(酒)”的,有姓“石(食)”的……而你在这样的环境里,要努力寻找自己的立身之处,“野蛮生长”,如何是好? * x3 ~4 d4 w6 v
: }; A; E& C9 N# u0 u# p4 [ ) i+ u& t& B% i# e! W" ~
那些理想的、浪漫的、稚嫩的心灵,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处处碰壁,伤痕累累,很难融入现实社会,最后是逃避和懦弱;大部分人会同流合污,在这个染缸里被染得五颜六色,盲目地、快乐地、苟且活着;另外一部分人只能是用一层厚厚的壳将自己包裹起来,以求人格的完整。 # u# ^; i; @$ r8 Q4 l9 n5 Q" T+ F 4 v1 p$ y1 {$ B; Y 实际上,我们看到的许多光鲜的成功者、领导者、名人等等,都是被这样的壳包裹着的。经历了太多的成功和失败、太多的忠诚和背叛、太多的激情与失望、太多的喜悦和悲伤、太多的高尚和卑鄙、太多的理想和破灭、太多的肯定和否定。如果一颗理想的心灵,没有这样的保护,就会沉沦和破碎。荷花能够出污泥而不染,是因为花蕾外面有一层防水的“蜡”。否则我们看不到一尘不染、美丽脱俗的荷花。 # \/ u2 o7 o* Z @% G/ ~. e 0 U( Q% ?$ D" |0 R% ^, c7 G 而这些壳可能是俗气的、精明的、幽默的、玩世不恭的、低级趣味的、大大咧咧的、贪玩的,各色各样。其实这也是自己内心的一部分,是所谓“魔鬼”的那部分。“魔鬼和天使总是并存”的道理也在于此。 ! X% ?! H$ e# G- L7 X5 X0 o Y ~3 ^3 ^- k
实际上,所有的伟大都必须有足够的力量来支持,而这些力量往往并非来自于纯洁的道德境界,而是来自于黑暗。力学里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机械了点。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有句话讲得很好:“人与树是一样的。他越想向光明的高处生长,他的根便越深深地伸入土里,黑暗的深处去──伸入恶里去。” ! s- i* C$ T3 X2 R7 d' g0 z
/ P- e1 B% }) ]8 }; Y
宇宙的美与和谐就在于:所有的规则都是统一的,不管是物理世界,还是人类世界,乃至宇宙本身。 " U# a+ ]6 `$ X9 j; T9 J3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