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热播的外国电视剧中总是听到主角很酷地说:“It‘s the bottomline(这就是底线)!”职场中上司和下属之间也时常出现底线触碰。上司和下属是天生的矛盾体,因为,上司总想着下属少提要求多做事,下属 却想着自己最好做最少的事情,得到最多的回报。上司和下属的利益“拉锯”之间,无论是哪一方,如果理解和掌握了对方的底线,就能够更容易获得成功,否则, 就有翻船的危险。聪明的你,是否摸透了底线?- @8 b# P: D! N7 H- ~9 G4 }
$ S; Q3 Y' b) _6 s1 ^
向上看———上司的底线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c% b- }# c( `, u% ]
5 Q+ `/ M* r" I) O 上司说:我的底线分为低压线和高压线- M/ |+ ~/ }) G+ _, ~
* }# k/ x9 O5 ] “现在这个社会,不能说‘老总喜欢员工怎样’,而是要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员工作为企业的一部分,就必须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这样才能提高整体效益。”广州某清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经理对记者说,“所以要谈我的底线,也是要看企业利益的底线是什么。”
- a: x" v) M) l- _2 F( N& R5 V) J# Q: M8 [
何经理的公司是间私企小公司,员工主要是劳动力型员工,从事保洁工作。公司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增加和留住客户。迟到早退这样的小事情,虽然会遭至批评,还不涉及老板的底线。但是如果流失了客户,老板的神经就绷起来了———
) ]6 d8 D% }/ m1 i3 x: ?& }( |) g4 r t6 A& {- k3 |
“我要甄别下属是有心的还是无心的,如果无心,是出于一时疏忽,没有跟紧客户,而被别人抢了生意,经济损失不是太大,那就只是触了我的‘低压底线’, 我会严肃批评教育。但是如果员工蓄意损害公司的利益,暗地操作,把公司的客户转成自己的客人,甚至给别的公司,从中捞取私利,那就是绝对不能容许的,踏上 这样的‘高压底线’,就炒你没商量!”
4 U. h8 l% H# G1 W1 ?5 G8 A; z' Q
* g& A! F1 }4 [- D 上司说:下属理由充分,越线才能“活”
) d' b) N( b+ D4 M& }4 Q% D! h8 x7 m* Q' }2 y1 g" y/ A
“我的下属曾成功碰触了我的底线,结果是我让步,达成妥协,因为他们的理由非常充分。”IT公司项目经理刘力对记者说。
( v( [1 H$ v. z+ Y
# ?/ D- s) w% [* v) y 刘力是善于“节流”的部门领导,也因此受到大老板的赏识,但他“节流”的措施损害了下属的利益,平时,他对增加项目开支卡得很死,下头的人都知道他这是他的雷区。
# ?3 }8 Q5 \+ r
1 p* I' O$ F& F! p3 p. v' Y 有一次,刘力又接到一单大生意,下属工作量很大,他们提出:“增加项目开支,否则肯定完成不了这个大单子,况且以前已经是一个人在做两个人的事情了,现在要一个人做三个人的事情,必须给下面一些激励,否则有才能的人会出逃!”
) _. }1 Q/ J3 }5 l6 h; C( N; S, T! Q, U) O8 \+ b1 Q% g& H
“我刚一听这些很不高兴,觉得他们是趁大项目要赶期而给我施加压力,不过没想到他们拿出了翔实的同行业及相关部门的同类项目开支和下属待遇,看得出是花了不少时间和心血准备的。我开始感到他们是有道理的,自己确有不妥之处。”刘力说。
) M2 N# |1 e- |, d: W. T
! d8 o7 Y/ d8 ?1 q# k5 n a5 Q 下属用事实和数据成功越过了刘力的底线,最后的结果是,下属提出的方案被折衷,项目开支增加了一部分,下属也被适当奖励。& A/ N0 s3 T1 N& a* n
2 o; L+ V7 \- K0 t: m8 S* q
点评:先摸清底线再触底线
5 W. n! c3 A/ B( F5 n6 y) J3 U/ A9 G! H+ A9 n
五花八门的职场中人,感受到的上司的底线也是五花八门。“管理风格不同的上司,对于底线的确定和维护方法是不同的。”一位被采访者说,“触碰上司的底线是为了获得自己的利益,不是为了激怒上司,所以,必须先摸清底线,才有可能成功。”
5 v( f& l. G% X0 r$ t3 n! { m. V( q. X
摸清底线要从旁打探,比如你可以这样试探:“老板,这个人销售能力相当不错,但在背景调查中发现,他有些经历与事实不符……你说是用他,还是不用?” 上司或直截了当地说:“诚实比能力更重要,坚决不用!”或无奈地说:“现阶段缺人手,你看着办!”或见怪不怪地说:“别大惊小怪……”几句话,上司的底线 一览无余。) f$ [$ o* A" ^* ?7 S1 T; e
" L3 D* p) X3 v; e4 x3 e' p: ^" e! ?
一位在媒体工作的下属观察他的上司发现,他如果说“可以啊”,通常表示支持:“好吧”通常意味着无可奈何的妥协;而“这是不可以的”已是很严厉的批评。摸清上司的喜好,在触碰底线争取利益时,才能更好把握。
* S* x* O- M/ u% H6 m0 b9 h
2 E( b k8 W8 k8 u 上司和下属是天生的矛盾体,因为,上司总想着下属少提要求多做事,下属却想着自己最好做最少的事情,得到最多的回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