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9-5 13: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泛爱众〉原文:
0 f3 M5 ^3 H* D) I- S8 D+ w- z, d$ `
/ H5 Y. ^% i# ^- _4 T, l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p9 D' n5 F3 P! I8 w
+ N! T2 B2 Y2 {, G7 O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G( t, y# Q( R3 P6 H( N7 P- R
t* B% s: h, ~& o5 ?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 ]8 ?& _$ L5 ^" @. g2 J5 p# P
/ B" t6 q N% R. N3 P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 e$ x6 Q* S. \- x- h8 y: Z8 `! m. C2 _# r }: s- J' w+ }* m" j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0 d2 j7 U7 C. q
$ Q- U, z; |5 `; }# p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7 Q7 P# Z4 \; m% J5 U) R' r8 y7 r0 H; R/ F# L9 r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 h+ F( z! `4 {* l7 i" U, S7 Q" O$ N2 t$ M6 l/ V2 o; {! g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 O; \/ Y, i( V: F7 J+ B& ]- g1 j( G3 K8 U. G6 @( F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 n: a. L; J7 l7 m. S- m
* x% b; G, ^3 j7 e 解说:
- w. g9 e2 M' u& n/ I3 T, q
- ~# @ `. N& Y& L$ { 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0 V+ K0 g4 t: V: O9 F! ^5 s
! U; w3 n. r, V5 t" H, ^7 W
泛爱众的人人君子,他的心中有人我一体的观念,所以肯放下滔滔私心,关怀大众,我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过修养,守住人的品格,并深入学习各项才艺,相信也能做出一份番利益大众的事业。) S# I$ x+ W2 O5 {
( R- Z8 j( i! @! X, f8 f# M 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论外貌是否出众;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只会发表言论。' J- e' b/ f6 i% ]) U- ?
4 s" M( b) A5 b9 l# y3 H
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3 ^. v+ L6 o9 Z8 L
% S# t2 T) i4 I& p3 x6 S
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不厌恶不嫌弃亲戚老友,也不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至圣先师孔子教导我们,贫穷的人除了不谄媚迎合外,能够在道德上自得其乐更好,富有的人不但不以骄傲的心态妨碍他人 ,更要爱好礼节,恭敬大众。贫和富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都要学习礼节充实各项才能,发挥人我一体的仁心,才能营造一个“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幸福社会。/ k% B0 g8 h+ o1 ^
8 ?1 I$ q/ [& S1 ?1 G, X1 o
他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就不要找事搅乱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再用闲言碎语干扰他。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
5 P2 }3 o5 _& \# j/ U) H
- V; n5 c V% C! ~3 }& A+ d ? 赞美别人的善行,就等于是自己行善,因为对方知道了,就会更加勉励行善;宣扬别人的过恶,就等于自己作恶,如果过份的憎恶,就会招来灾祸。行善能相互劝勉,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相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 C/ V7 F5 J- V
( A) _; x) O" n3 } 和人有财物上的往来,应当分辨清楚不可含糊。或者,财物只与他人应该慷慨多布施;取用别人的财物就应少取一些;有事要托人做或有话要和人说,先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喜欢,如果自己不喜欢就应立刻停止。
7 F) |$ }' t" H5 o- s/ t% j$ s( ]3 a% @3 s- o7 ~% l
他人对我有恩惠,应时时想回报他;不小心和人结了怨仇,应求他人谅解,及早忘掉仇恨,报怨之心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是报答恩情的心意却要长存不忘,对待家中的待婢和仆人,本身行为要注重端正庄重不可轻浮随便,若能进一步做到仁慈、宽厚,那就更完美了。权势可以获使人服从,虽然表面上不敢反抗,心中却不以为然。唯有以道理感化对方,才能让人心悦诚服而没有怨言。
) f/ S8 N! M: r; w) E$ ?# m$ C) h- U: ^; c
虽然现在也很少有人用婢仆,但是上下尊卑的关系仍然处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仁德君子的泛爱众 ,多为大众着想,共同营造一个相互关怀、相互体谅的温馨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