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开始已经没有什么专业基础了,学校里学的一些东西,几乎都还给老师了,连卡尺都用得不专业。我懵懵懂懂的,像学徒一样,在开发部呆了半年,任所谓“工程助理”。直到快年底时,不知道为什么,被老板调去铸造部。 ; W+ `" S2 j+ c& m0 N 2 @: I+ u! X( f6 h {4 G" G( Z5 {铸造部有潮模砂铸造与呋喃树脂砂铸造两种生产方式,熔炼的材质为灰口铸铁与球墨铸铁。这地方,说实话,环境不好,连铸造部的办公室也都是灰;而且工作场所比较危险,易出工伤,大多数铸造干活时像挖煤的一样黑。从干净明亮的办公室调到又脏又臭的铸现场,可能有人会觉得是被贬,但当时我根本没有想太多,也没有觉得要做个铸造专家什么的,去就去,一千多块的工资不降就好,我倒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实践机会呢。不过铸造部里没有人会教我,可能我的本科文凭是最高的吧,又是老板叫我过来的,但又没有明确叫我过来做什么,所以他们就把我晾着,让我自己折腾,自生自灭。我实践方面确实不懂,但我可以在铸造车间里随便逛,从前工序到后工序,配砂、造芯、熔炼、造型、浇注、落砂、抛丸、打磨……我当时虽然不明白,这时虽然很脏很吵,但我至少不会反感,反而会像探索未知世界一样有兴趣来了解这些过程。我这人就有个特点,好学,平时小气,但舍得花钱买书。我买了好多铸造方面的书,像机械工业出版社的《铸造手册》全套我都买了。那时可全是在实体书店买的,后来才知道上网买,寄到家门口加上运费都还比书店里的便宜哩。% ~* s9 C' u; j6 t0 h
. o H' S3 |! a) W! Z$ i
有段时间,有位铸造车间的干部个人时间安排不过来,让我来代替他上夜班。这是大夜班,从晚上10点到次日早上6点,因为这个时段的电价便宜。没有这样通宵上班过,我觉得很新鲜,答应了,只担心万一有事,大半夜的要找谁去。铸造干部他说夜班人员已经安排好了,一位天车工、一位熔炼工、一位配料工、两位浇注工,工作任务也安排好了。我呢,其实也没什么事,主要任务,就是盯着别让他们偷懒睡着了。我还真的就上了几个月的大夜班,那时跑去帮忙投料熔炼,看炉料慢慢变红熔化,深夜里电炉的声音特别刺耳;天车驾驶室里离地五六米高的,天车工一个人坐在里面,也容易睡着,我要抬头对她大声叫,她才会醒过来,启动天车时,轰轰的声音在空荡荡的车间里回响;铁水快要出炉时,我要先跑到浇注区,“踢”醒两位躺着呼呼大睡的爷们,这两位赶快爬起来找家伙准备干活,一阵热乎乎的浇注后又会找个板躺在地上睡觉去了,全然不顾身上是汗水和型砂被铁水烧烤后冒出的怪味……, E g3 J9 n% s# g8 o o( d0 A
' K: H2 f1 k$ F有时食堂不好安排人员半夜起来给我们做夜宵,就会让我们自己去食堂煮;到了半夜12点,我们请天车工(女工)去食堂开伙,等她做了好一大脸盆的面条过来,我们就一起在铸造办公室里吃。天车工会说她刚才在食堂里偷了一些好料放面里一起煮了。如果是冬天,外面还下冻雨的话,大伙像一家人一样无拘无束地躲在办公室里边聊边吃热乎乎的面条,感觉很温暖。不过好像食堂发现好料怎么越来越少了,就警惕起来,后来干脆就不让我们自己煮,只一人给两包方便面打发夜宵。9 T# B9 m7 X0 p8 a0 E
. P; e1 @1 _/ L4 I/ O" s
在铸造部呆了半年左右,开发部有同事准备离职,我又被调回开发部。这次给我的工作目标很明确,就是报价。比如客户一份图面发过来,询问照图面生产的零件,一件要多少钱,我就要根据图面的要求,或客户其它特殊要求,来估计零件的价格,并且制成表格,经老板批准后,发给客户。用EXCEL做一份表格,填写一些数据很容易,但是这里每一个数据,是怎么来的,这就离不开深厚的专业基础了。价格如果估得报低了,工厂就会亏本,如果估得高了,就接不到单子。估高估低都会被老板大骂。再加上老板对铸造及加工都很内行,他随便问一个数据,我都得拿出根据证明来源,要是哪个数据是拍脑袋想出来填上去的,或没有认真审核过,被老板发现了,又会被他当众大骂一顿。. C1 j5 D' ~, i5 _
& R/ i& a6 t; J0 ~+ W* u! w原先做报价的同事,十来天就离厂了。我一开始在报价这个岗位上还真遇到困难,比如有哪家客户觉得哪个产品价格高了,想与工厂讨论降价一事,老板就会要求我马上找出以前的所以相关报价资料给他参考。开发部已经有很多以前的报价资料,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整理得很科学,我才刚接手,要我去找历史资料,还真要费去好多时间,还不一定能找全,没找出来,又要挨骂;还好我有在出版社工作过,有校对般的心细,很快就发挥出善于整理书面资料的优势,花了一些时间,像考古一样,把以前的一些历史资料仔细地按客户及产品编号分门另类理顺。后来才发现,整理了这些资料后,对以后的报价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8 P5 _! u+ I. F& A* N6 O3 t 4 c& \, _1 I6 ^% R有时客户会发一叠图面过来,要求在两三天内报价完毕;光图面打印出来就是厚厚一叠,还要对每份图纸分析年用量、批量、基本尺寸、材质、加工部位、加工精度、表面处理要求、包装要求,等等;根据这些信息来估计模具费用、铸件费用、加工费用、包装费用……一开始时,老板不让开发部人员自己估计加工工时,要求由各加工车间负责人估计。这样做,可以避免因为开发人员经验不足,误估工时的现象;也可以避免以后万一哪个产品在哪道工序上实际工时与预估工时相差较多,车间把责任推到开发人员身上情况。但车间人员一般都比较忙,也难得有时间坐下来细细审图;所以我就形成一个习惯,自己先把图面认真看一遍,标出一些关键点或难点,估计出大体的加工工艺,再到相应车间去找负责人,给他讲解产品的各加工要求,并直接指出哪些位置是要由其车间加工的,请他估计这几道的加工工时。其实大概的加工工时或辅助工时,报价做多了,心里也有底了,但是还是得按照要求,由车间来提供,免得老板在询问工时来源时又要挨骂。不过,如果车间把工时估得离谱,我也有责任提醒,或者当场求证为什么是这样的工时。; ^* r4 @% T4 u, p* O. t( R
7 u0 T1 n) E h% ~4 w! S
在开发做报价那几年,是很能锻炼一个人的时候。我那时对工作待遇也没有什么计较,对晚上要加班什么的,也觉得正常,没有想过什么加班费,全凭兴趣,一工作起来会有浑身是劲的那种感觉。再说人不可能一辈子在一个地方打工,只觉得多做才能多学,学到的才是自己的,才会增加对世界的认识,不至于过迷迷糊糊。那时要看的东西很多,但大体可以分为专业类、电脑类、英语类这三大块。专业是基础,是安身立命之本;电脑是轮子,可以让人跑得更快,走得更宽;英语是翅膀,可以让人飞起来,看得更远。我经常会自己去市区的书店买书学习,要不就是上一些论坛多多请教。记得刚进厂时,螺纹知识早已全部忘光,车间有人说M几牙M几牙的,我都会觉得好专业;后来我买了像《公制、美制和英制螺纹标准手册》这样的书来看,才慢慢系统地掌握了几大螺纹知识。大学时主要只介绍了M系统的公制紧固螺纹,但像美制、英制等螺纹的知识,要在工作中接触后才会慢慢了解掌握。 % r5 _! J, O8 F. W i6 D, _4 r4 [3 Z4 ?" p
晚上几乎没有去玩,几乎都在办公室看图纸,或看书,或上论坛。只有忘我投入,才会有实质的进步,如果心有杂念,往往会有一些利益纷争阻挡前进的路。我做久了,也确实感到有收获。比如,我自学了三维制图软件SolidWorks,能画出一些模型以供加工工艺分析,或者能用模型来表达我的想法,这样就不需要让车间负责人花太多时间去看图想象产品到底是什么样子了,三维模型一目了然。做报价前要先做出各项明细,即输入所有产品各加工工序的工时并计算出相关费用,最后才把总价总结在一份报价单里发给客户,明细一般是不提供给客户的,只供老板分析成本用。产品一多,工序一多,各项数据就更多,完全靠人工输入整理,费时费力,难免出错,一出错,总价就会算错,个人挨骂事小,工厂货款或名誉损失事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一次我狠下心来,花了好几个晚上在办公室电脑前尝试EXCEL的公式组合,后来终于写对了公式,可以套用EXCEL公式,数据越多,效率越高,而且不会错——除非电脑或EXCEL软件本身出问题。记得那时抬头一看,已是深夜十二点多,但心里好激动。现在回想起来,那是寂寞而又快乐的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