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3-30 18: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场景一]同事间唇枪舌剑
$ }7 y& t' F( |! p" K
7 a2 f `# o" P. `2 k “嘭”,又是一拳砸在桌上,比先前的一声更加剧烈。不过,这回换成张雨反击,他一步冲到同事安森的面前,照他刚才砸过的地方狠狠地落下一拳。“少跟我说这些,企划书上的统计数据写的明明白白,不按样本作评估隐患有多大你知道吗!”“废话!但是你也不用用脑子,评估的参数那么低,符合实际情况吗……”
' R1 I: Q3 r) o3 ~
2 k: A. X& m% e F9 w% y" c o/ S [专家拆招]小“吵”打破沟通鸿沟. J/ ^1 T% L4 j1 E" Y
, c0 W/ g+ e$ J& X( F 同事之间,如果不是期望通过吵架来存心贬低对方、使对方难堪,而是在某个具体的工作问题上各持己见,争执不下,那么这样的吵架,不会造成当事人双方的 敌对和仇视,反而有利于问题的充分沟通和解决。一方的强硬态度,会第一时间充分引起另一方的重视和思量,避免了由于沉默和妥协造成的沟通失效,配合迟钝。 同时由于彼此平等的工作关系,方式上可以表现得激烈一些,但切不可触及对方身体,由“吵架”变成“打架”。2 b- j. y2 z, L' r
8 S! I/ J1 L6 t- a [场景二]上下级相互交锋- L' |$ B. n. x. c, |$ E
; a2 E1 B3 c6 j; p
张林严肃地走到经理室的办公桌前,站定后将一份文案推送到经理马克的面前,“我前天补充提加的方案开会都通过了,为什么没有写进最终的报告里去,请您解释一下!”“后来我又考虑了一下,并不合适。”“不合适就可以随意删减吗?那开会岂不是浪费彼此的时间……”6 {1 z7 R* f: m
; u; i9 p0 Y( D/ j1 \/ t [专家拆招]一味指责抱怨不可取' o& b8 q" C1 |0 \2 E
- a& I6 E# @/ T! G# z. B8 g4 w
上下级之间,并不是绝对服从的不平等关系。当员工和老板的意见产生分歧,或者认为遭遇了不公平待遇的时候,可以适当地通过“吵架”来表达出自身强烈的 主张或是不满。但是在言辞上要注意分寸,不要一味指责,而是要说明情况,探讨原因。这样其实有利于上下级之间的了解与配合。4 ^4 T( }( R6 O7 ~* p
6 Y3 c7 p4 R1 n! q [场景三]对下属严厉批评3 k; |$ j; ^8 G, [& Y: g
" n. Z: |1 {# T. j& q* F
“扣你的奖金是按规定办事,没有停职已经是网开一面了。”: l3 \8 a# L2 C: K
1 [$ {9 K' |. g “为什么一群人做错事只惩罚一个人!”# p7 |+ b2 ? j% |6 P
7 | F3 z4 {8 G' V8 T
“那我现在就给你一个机会,让你解释清楚!”沈鸿义愤填膺地开始详细诉说整件事情的始末,身为主管的冉杰并没有打断他的陈述,眉头紧锁地仔细聆听……
$ S1 Z3 e0 g9 S8 ^: u( }. q
5 K4 m# m2 {5 Q# v7 f [专家拆招]给下属一个说话的机会
6 A4 A. r5 A# N( w1 a# O! g) A! Y1 Q
作为主管,不应将下属的牢骚和异议当作对自身权威的挑战,而应当给予他们“说话”的机会和权利,在他们释放自己的过程中学会聆听和重新分析。同时语言上要注意留有余地和空间,不要一言独断,允许下属的解释和辩驳。
0 ]* p4 s5 j6 f5 c& G$ n$ C
4 g( Q+ K3 v# J, i
2 k& y* g" V* o, ?: l3 _8 @& n. P# b( }* A5 G; v: B: T1 e
中国人讲求凡事“一团和气”,即使是看不顺眼,也不会轻易发生正面冲突。长久以来,“吵架”一直被认为是下下策,很多人面对上司,不敢吵架;面对同事,不愿吵架;面对下属,不屑吵架。职场氛围在这种过分的自我压制和人工合成的太平盛世中,逐渐开始失真。! B- G# I7 M. }7 _4 @
4 `9 n4 n: R6 R
与其过分压抑自己,造成沟通上的堵塞和彼此之间的不信任,还不如学会真诚而率性地“吵架”。文女士表示,“在不恶意攻击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前提下,适当而直接地表达出对他人意见的异议,或者是对他人做法的批评,这样的吵架是可以被理解并光明磊落地存在的”。
4 \/ f" I3 a: a7 T5 H+ C- n/ ~: d, \
3 t1 h8 B* f8 v5 P2 U9 v 专家提示职场“吵架”要诀# z( V6 S* P+ A% o' H5 g
) {+ B" w: E: N% O
1.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吵架来解决。人际交往的蜚短流长、利益纷争的不甘示弱,这样的吵架会连“身段”一同吵丢。
f* r( f/ u9 ?2 \& R% C9 m0 \
* E! I8 |% G( v. B: {/ o& D 2.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吵架。激烈的言词和激动的情绪,不是每个人都能正常承受的东西。例如,“新人”如果在入职不久就“被吵”,那么很可能会伤害他的职业自尊心,影响他对企业文化的正确认识和评估。
- `% \9 h$ x: |
' B! n& v4 m9 K S 3.吵架要建立在彼此了解,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初次合作的两个人,还是应当尽量用平和的方式进行沟通,盲目的吵架会导致无端的猜疑,甚至造成关系的永久破裂。
" X! O) L( i7 e9 c$ F( N4 G @& S, }" `$ d, e
4.吵架要目的明确,不能偏题。只有发生了具体的问题时才可以吵架,不能将吵架视为日常不满情绪的发泄方式。所谓“对事不对人”,切不可“没事找不痛快”。
& _+ e0 X7 k9 O# m& j* ]; _; s
0 s; O, p/ ^8 L/ O: I# L 5.吵架要注意语言方式。吵架应当就事论事,当事人可以直抒胸臆,但不可言词污秽,进行恶意的人身攻击,更不能越吵越远,最后变成“揭底口水大战”。
0 l4 p9 N' w/ s m, m
1 U; B, @1 C9 E: n: K6 ~ 6.正视吵架的意义。吵架不是攻击性、压倒性地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而是通过比较激烈的方式,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不要寄希望于通过比试嗓门的高低而使他人臣服。
$ n, N' B V7 u4 ]
o- D \. {1 A0 C$ R6 {& C 7.冷静对待吵架的结果。当“战事”平息之后,吵架的双方应当抽离出激动的情绪,客观地分析对方的意见或者指责,找出自身缺失或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和完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