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网

标题: 救救我们的孩子 [打印本页]

作者: 新洁电子    时间: 2007-3-28 12:42
标题: 救救我们的孩子
大家看看,现在经常有医疗机构采用激素疗法,滥用抗生素等治疗引发的医疗事故,有些国外是明令禁止的做法,再中国却有人敢做;( i! d4 x: {( [
再着,现在我们的主食,鸡蛋,鸡肉,猪肉,都含有大量激素;
" F# x8 G8 `  e0 ?& q$ C, P: N蔬菜,水果都有大量农药残留;$ T% Y" C0 J* z; _* W
粮食,蔬菜,水果品种逐渐变化,高产了,越吃越没滋味了.8 I( a% z! e+ U1 {8 e+ T7 B
我邻居的小孩才十岁就开始长胡子,我们的新技术开发着各种激素,不断的给人们带来丰厚的利润,促进社会的发展.却在无形中葬送了我们的未来.我不敢相信几十年后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
5 A3 u. j) @' }5 c大家来讨论一下,安全的新技术,寻找替代激素的新技术,新能源.
作者: sword03    时间: 2007-3-28 14:52
这是生存资源紧张下的必然结果,最起码粮食不高产,贫困线以下的很多人都养不活。中国由于城市化、农村劳动人口转移和耕地土壤条件恶化等因素,对进口粮食的依赖度将逐年增加。2002年中国进口的粮食不足1100万吨,而2004年就达到了3000万吨。
作者: yanf    时间: 2007-3-29 17:14
应有真正的绿色食品才行
作者: enil    时间: 2007-3-29 18:56
有两种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
7 b; T$ c% ^; }- C' F一、对人类的本身基因进行改造,使人类进代为最优秀的人种,可以抵抗各种疾病,这样吃什么也不怕了。
- w/ X, N' Q. S二、对食物进行转基因培育,研发出更适合人类食用的超级食品。
作者: 折桂使者    时间: 2007-3-30 12:42
关于素质教育四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旋律,为了奏好这个主旋律,我们必须对素质教育中的四个基本问题有充分的认识。   一、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问题 “最终目标”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本人认为,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素养”。 人们常说,关系是泥饭碗,极易摔碎;文凭是铁饭碗,容易生锈;素质是铜饭碗,易生铜绿;能力是金饭碗,放到哪里都发光。因此在素质教育时代,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也十分关注对后代素质尤其是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素质,是一个人原始的、本来的、应当具备的元素的本质。一个自然人,只需具备包括事物感知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内的低能素质,而作为一个参与社会活动的社会人,除具备低能素质外,还必须具备中能素质(包括学习接受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分析鉴别能力)和高能素质(包括事物发现能力、研究问题能力和创造创新能力)。具体地讲,就是应当具备健全的德能、敏锐的智能、强健的体能、高雅的美能和恒久的劳能。从这个意义上说,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寻找全面实施个性张扬与德能、智能、体能、美能和劳能训练的最佳结合状态的过程。 能力,则是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通过后天形成和长期保持的良好的能耐与修养,是素质与修养的结合。因此,我们将能力称之为“素养”。它包括心理素养、人格素养、公民素养、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和艺术素养六个方面。据此我们肯定地说,素养源于素质而高于素质。没有素质不可能有素养,素质升华为素养。素质的提高,可以采用集中强化训练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内实施某项素质训练,达到某一目标;然而,素养的形成,绝非在某一时间内可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且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下才可得以实现。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 综上所述,素质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基本元素,能力则是一个人长期形成的素养。能力是生存之本,能力是竞争之基,能力是创造之源。可见,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素养”。 二、素质教育的教育者问题 素质教育相对应试教育而言,是教育的一大进步。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位教师、一个年级、一所学校、一个局部地区教育部门所能完成的。因此,它不单单是学校的事,也不单单是家长的事,而应由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协同努力,三位一体共同来完成。“孟母三迁”这一中国历史故事,充分说明了育人环境的重要性。再从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上来看“大教育环境”的作用。学校的普通话教育,现在已经在每所学校(农村小学在内)作为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在抓,事实是处在县级以上城市、万人以上规模的工矿企业里的学生,普通话的水平显然高于农村、高于山区,不仅普通话说得比较标准,且已养成说“国语”的习惯。我的一位同事和她的丈夫普通话说的并不怎么样,地方语音很浓,但他们的孩子普通话相当标准,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或是在街上,他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他的父母在他上学前班时,就给他提出了具体而严格的要求:不管是在学校里,还是回到家里,也不管是和自己的爸妈对话,还是和其他人交谈,一律得用普通话。然而,和这个孩子在一所学校里读书,居住在一栋楼房的孩子与其相比却逊色不少。笔者居住在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县城,在全国属于贫困山区。二○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个山区县的农村里驻扎五个“三线”兵工厂,当时学校教学并没有提倡用普通话,但这五个万人以上规模工厂的子弟学校的学生,个个都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因为这些工厂都是从东北迁过来的,他们的父母讲普通话,工人们都讲普通话。从以上两个事例中不难看出,素质教育,不只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家庭和社会都是教育者。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家庭乃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阵地,社会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合力。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为受教育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更广泛的大教育环境。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家长是学生启蒙的第一任老师,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雕塑者,社会是学生成型的孕育者,学校、家长、社会三者都是教育者,缺一不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在于关爱学生,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因材施教;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人才。家庭和家长的责任在于促进子女身心的正常发展,培养子女良好的个性,配合学校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团体和人民大众的责任在于转变教育观念,健全用人机制,实施素质教育,保障学生学习,抵制消极影响,促进和谐发展。 三、素质教育的教学科目问题 如前所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素养”,这就直接回答了素质教育教什么的问题。 施建农同志在《素质从哪里来》一文中对这个问题作了较为完备的回答。他认为,素质教育就应该包括这样三个方面,即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社会性素质教育。而身体素质教育又包括“遗传和优生咨询、营养保健和体育锻炼”,为少年儿童提供充分的体育设施、活动场所和锻炼机会等;心理素质教育包括“认知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锻炼和性格培养”等;社会性素质教育则包括“自我意识培养”、“公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等。当然,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把它们细分为具体的操作,如认知教育可以进一步分为思维训练、各科知识教育、创造力培养、操作技能训练等。公德教育则可以更进一步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传统美德等。还可以把职业道德更具体化为职业道德意识、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习惯等。现实生活中的人是作为整体而存在和发展的。一个人在生理成熟的同时发展着他的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这种不可分割的一体性决定了素质教育也应该是整体的、全面的,任何一种只强调某一侧面的教育都是片面的,对个体发展是不利的,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平均发展,而应该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使每个儿童都得到适合其本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婴儿从出生起就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而且这种个体差异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加大。每个人的优势才能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对教育的需要也是各不相同的。实际上,素质教育的原则也应该建立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客观基础之上。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教学科目有三个,即学习怎样学习、学习怎样思考和学习怎样活动,重点应放在对人的“素养”的培养上。人的“素养”至少应包括心理素养、人格素养、公民素养、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和艺术素养六个方面。 心理素养主要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所谓的智力活动和意志、情绪、动机和性格等非智力心理特征,尤其是追求适其度、成功不贪婪、失败不气馁、平和待人事的心态和应变于自如的能力。 人格素养包括:健全的体格,强壮的体能;风度翩翩,气宇轩昂;自我尊严,民族气节;诚实信用,童叟无欺;不屈不挠,不卑不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明是非,讲气节,知廉耻,重操守,守信义;公开,公正,公平;等等。 公民素养主要包括:规范的社会公德,高尚的职业道德,崇高的个人品德,优良的传统美德。 科学素养主要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等要素构成。具备科学素养有助于学生正确看待科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科学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科技的关系。要鼓励人们树立创新精神,增强创造能力,尤其是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标新立异;勇于探险,独辟溪径;敢于创新,勇当“第一”。 技术素养主要包括:生存本能,劳动技能,现代技术,等等。 艺术素养主要包括:学习艺术,教育艺术,文学艺术,语言艺术,欣赏艺术,问题艺术,等等。 培养素养,就是让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活动,勤于观察、善于分析、敢于创造。 四、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问题 这就是“怎样教”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是教会方法,二是善于引导,三是及时勉励。 教会方法,重点是教“拿来”、“嫁接”和“创造”。“拿来”,就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一切为我所用,博学众采,厚积博发。“嫁接”,就是改良、改进和革新,易物接物,更新事物。“创造”,就是善于标新立异,勇于探险冒险,敢于独辟溪径,“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念、做出新成果。 “拿来”,教人“学习问题”;“嫁接”,教人“思考问题”;“创造”,教人“解决问题”。学会了“拿来”、“嫁接”和“创造”,我们才能最有效地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在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走捷径,避免不必要的消耗和浪费;才能最敏锐地发现问题,准确地分析问题,及时地解决问题,创造出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成果。 善于引导,重点在于引导学习、引导思考、引导实践、引导共处。引导学习,就是让学生学会设定目标并努力实现目标。引导学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认知事物的工具和方法。引导思考,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牢固树立“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接受事物时,凡事都得问一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养成“打破砂锅纹(问)到底”和“究根求源”的精神。引导实践,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事。引导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动手,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创新和负责精神,锻炼学生解决冲突、化解矛盾、攻克难关的能力和意志,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到“实践出真知”,“实践增才干”,“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是最宝贵的教科书”,“实践是最理想的实验室”,进而肯于实践,乐于实践。引导共处,就是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他人相处,与自然相处。引导学生运用社会法则和自然规律,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做到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丰富的感情、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使其树立诚信为人的思想。 及时勉励,就是平时给予鼓励,难时给予激励,成时给予奖励,败时给予勉励,让学生养成知难而进、不屈不挠、胜不骄、败不馁的决胜、必胜、常胜精神。素质教育要求打破“师道尊严”那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建立起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保护者的新型关系。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应采用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重在考核,考核的重点就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教育,还关系到人口素质,关系到社会质量,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付诸行动。我们提了这么多年,做的怎么样?目前只有学校在转向且幅度不大,教育行政部门在实施但措施不力,家庭、社区、政府却没有足够的认识,更谈不上付诸行动了。我们已经总结出“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生产力”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在于培养数以亿计的现代化科技人才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的“真谛”,我们承认在教育上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国家,但在素质教育上总认为是学校的事,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是老师的事,与家庭关系不大,与政府关系不大,只喊不做甚至不做也不喊。长此下去,我们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人才从哪里来?我们的科教兴国战略何时付诸实施?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宏伟抱负何日得以实现?因此,笔者强烈呼吁:每一个学生,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区,每一个政府,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社会成员,行动起来吧,让我们时时、处处、事事关注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倾心于素质教育,致力于素质教育!
作者: ticn_nb    时间: 2007-4-1 19:43
科技当然是两面性的,希望搞科技的不要逆天而行.
作者: houmingwu    时间: 2007-4-4 10:54
是啊,现在食品更令人担忧。蔬菜不仅有农药,而且还有各种化学药品。像西红柿等,就用催熟剂。面粉里有漂白剂,还有什么红心鸭蛋、人造鸡蛋...... 唉!真是没法活了
作者: czcxq0408    时间: 2007-4-13 19:12
生活在城镇中的人难以躲避来自空气、饮水、食物、噪声乃至光的污染,健康受到损害。环境污染影响人体健康的特点是多因子、多介质、低剂量、长期作用。环境中任何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因素的改变都可以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由此引发哮喘、过敏、心血管疾病、重金属中毒以至痛症等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并使城镇人口的死亡率上升
作者: qian300    时间: 2007-4-15 08:10
现在发展的新能源,都是无选择的新能源,人得自己先学会保护自己.并不是一切新事物都是更高级的,更适合人的
作者: 新洁电子    时间: 2007-6-8 15:39
原帖由 sword03 于 2007-3-28 14:52 发表
1 I* c7 f. H; r这是生存资源紧张下的必然结果,最起码粮食不高产,贫困线以下的很多人都养不活。中国由于城市化、农村劳动人口转移和耕地土壤条件恶化等因素,对进口粮食的依赖度将逐年增加。2002年中国进口的粮食不足1100万吨 ...
# ?! e# ^- h2 v3 O" K1 c
    现在我们的政府和我们只是看到的眼前利益,只考虑眼前吃饭问题,根本没有到医院看看现在这么多的疑难杂症.如果我们人类的身体素质坏了,可就不是眼前这一点点利益能够弥补的.我强烈呼吁全社会都动员起来.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孩子留一条后路吧!  
1 ?* \" X. l$ M" m, j$ h# D% |  减少污染,减少农药残留,对农副产品的基因转变采取控制措施.在农村,人们种的玉米是分型号的,种点4号,16号(老百姓称新4号),白玉米留着自己吃,现在卖的跟自己家养家畜用的玉米是一样的.大家都知道4号玉米和白玉米是非常好吃的,就是产量很底的.
) \1 z( v8 Q: y6 i1 X   还有一次我出来卖菜,市场上的菜农在交谈,她们居然说:"你说奇怪吧!现在的农药这么多,城里人怎么药不死呢?"现在开发的新品种,虽然产量高了,但是不耐虫害.. w3 S* H  w: [2 n
  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桃仁是很好的伤药,桃枝则是中医界和道教公认的避邪物.原来的桃子不熟是很难吃的,也不会招虫灾,熟后也是核大肉小,现在的桃树都是嫁接的.避不避邪,俺不知道,俺只知道现在给病人开药剂量要加好多倍,其实不光这一种药,好多药都是如此,再如附子是有大毒的,用量也是严格控制的,可现在都大剂量应用.都说中医不管用,其实不在此,再者医书上都有标准方子的,一般疾病,4味,5味,单味的也有,可是现在那有开这么少的,都还不是大包小包的.
# i4 e' b4 U- F0 W3 j& b! x1 @  再说西医吧,一次我在医院跟儿子看外伤,隔床家属要求给病人加药,主治医师过来说,他去过美国学习一段时间,人家对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注射时间是不会超过一个星期的,坚决不给病人加药.他还说,在美国,一般的感冒是不允许打吊瓶的.再看看我们的国人吧!医院,卫生室里打吊瓶的多数是感冒了,现在的感冒几乎全班依靠吊瓶才能回复健康.& ^8 R6 H) |+ K( l/ v- y
   我再次强烈呼吁全社会都动员起来.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孩子留一条后路吧!  ;) ;)
% r" M( v2 `( ]# Q* u9 ^% S   谢谢所有顶此帖的朋友和版主,你们做的贡献会让历史记住你们.   :handshake
作者: zhaoyuluo    时间: 2007-6-9 23:39
还是应该加强立法,通过法律的途径保证食品、药品的无害供应问题。象欧洲、日本等国,在食品、药品方面都有详细的质量指标,确保对人体无害!但立法后,关键还得我们的执行部门去很好的执行。3 C# C$ z4 b. c0 J% }2 K8 S' _. F+ ?6 r
不能再喊用技术去解决,技术越发达,类似于激素疗法,滥用抗生素等高科技危害就越多。还是要靠法律去解决!
作者: 2374    时间: 2007-6-10 06:58
大自然是最公平的,符合自然的生存,才能生活的好,违背自然就会得到报应
作者: zycwlm    时间: 2007-6-10 14:54
无法可依,有法不一定依,执法不一定严,违法不一定究. 科学本身没有错.
作者: eastlakewater    时间: 2007-6-10 20:05
其实我们想一下我们每天吃的鱼虾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长出来的,你就会改为------SOS 每一个人!
作者: wmartin    时间: 2007-6-13 20:00
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发展和危害在有些时期是前者重要,在有些时候是后者重要。激素有用也有害,关键用在哪里。
作者: tianxingzhe    时间: 2007-6-13 23:11
原帖由 enil 于 2007-3-29 18:56 发表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5 Q! w- L; T; }& H0 U& N
有两种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
7 {) r" k1 K! x9 m* H一、对人类的本身基因进行改造,使人类进代为最优秀的人种,可以抵抗各种疾病,这样吃什么也不怕了。
7 w8 i* o- h' `二、对食物进行转基因培育,研发出更适合人类食用的超级食品。

1 f) l  C1 N" egood 今天的幻想,明天的现实! 可怕的结果!
作者: h_jinliang    时间: 2007-6-14 11:15
激素的研制开始用于治疗疾病,但是他有副作用,正是这个“副作用”被“合法利用”,才会造成一定恶果。目前最紧要是立法。good
作者: zyxwq    时间: 2007-6-14 12:07
现在我们领导人一心想在位时多做点政绩工程,为的是向中央看齐.把环境卫生搞的乱七八糟.太让人伤心了.好像有俗话"天作孽,有可恕.人作孽,不可活"中国早晚会认识到这一点的.就像计划生育一样,到时候就晚了.
作者: marily    时间: 2007-6-14 16:44
我不知道能说什么,每天都在考虑自己的生存压力,给予下一代好的生活环境和质量的同时,也在考虑现在的孩子吃的,穿的,住的比我们这一代都好,但身体却不如我们。2 `# Z. U% M; y" ?7 ~

5 e& Q5 D# n, V4 x# R吃这吃那还是少东西,我们在创造,更新产品的设计,工艺,产量,给企业带来更大收益的同时,我们忽略了它时另一面,危机着下一代。7 l& L2 w7 a$ P

" c3 d8 \6 m" \1 [+ d希望能听到更好的建议,关于生存危害
作者: chenxiao76    时间: 2007-6-14 16:50
现在真正绿色的东西,几乎没有,粮食和蔬菜用化肥农药,养动物用激素,增高产量,那还有什么没有污染的啊
作者: tommy215123    时间: 2007-6-15 14:49
为一能够但次重任的是我们的政府,拥护党的领导 。
作者: 新洁电子    时间: 2007-6-15 15:18
今天刚刚查到农业大学教授白瑛曾经告诫人们“环境激素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有雌性化隐忧。 ”比较震惊!2 t1 x$ F7 u  V+ }* u3 q; L/ b
  人类大量使用有机农药、化肥,使得水、土壤、大气等环境中的激素物质剧增;人们吃的蔬菜、水果、肉鸡、水产品等食物中也含有越来越多的激素。 5 U: z; j- K3 A* W, _5 ]! R
  诸多因素导致人类出现雌性化隐忧。对于女性而言,是月经提前,有的女孩五六岁就来月经。环境激素还促使50%以上的男士出现精子量下降现象。
( q, b  b( `; ^6 e3 M6 k  同时,造成人类生殖器官癌变几率提高。而对怀孕女性来说,环境激素可导致胎儿畸形。
3 I* v5 `0 A& d* X/ l7 [      其实更让我比较担心的是现在的水源正在饱受着化肥农药的污染。我们可以少吃东西,但是水是必须的。不可能光引用纯净水吧。现在治理,还能给我们的后代留有生存的空间。% a# n7 R3 p9 `- z2 [! F* L
     长江污染问题突出,每年排入长江的污水达220亿吨,占全国总排污量的三分之一。
9 V8 B7 |. E  k3 m0 c7 Z1 o4 L* ~    几乎每个沿江城市下游,都可以看到长长的黑色污染带,总长近600公里。国家限令排入三峡库区的水必须达标。今天,水污染依然在恶化,并且从支流向干流、从城市向农村、从地表向地下、从陆地向海洋蔓延发展。水污染和水短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水污染破坏了有限的水资源,极大地恶化了缺水问题,没有替代水源的农村地区出现了若干「癌症村」,环境灾难开始造成公共健康危机。警示我们化肥行业,更需要下大力气治理有害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说:“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推广先进实用的节水技术。” 由于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保护环境需求及法规日益严格。1 k4 G: K9 w1 U5 R  u, T6 \
      大家讨论一下,开发这些激素(包括各种催熟)什么的老工程师,老前辈,是对了还是错了,他们的努力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作者: YCX    时间: 2007-6-15 17:44
开发这些激素(包括各种催熟)是利大于弊。
作者: YCX    时间: 2007-6-15 17:46
没有各种激素应用,中国那么多人,有饭吃吗?
作者: eastlakewater    时间: 2007-6-15 20:05
无锡----------------------一个太湖环抱的美丽城市,却要为喝水发愁,
+ y! ^6 C7 m6 s" T3 k  {你们说:SOS 什么???????????????????????????4 _/ ^% J3 d7 |
;) ;)
作者: qian300    时间: 2007-6-17 15:24
但现在激素的开发,研究人员的择题,很大部分是市场调节的,不是随便设立题目的.而市场调节,就是看利润前景,这点不好
作者: rohualle    时间: 2007-6-22 21:22
从反面角度看,人类如果适应了环境,以后说不定可以对那些激素、农药什么的都有免疫了 :lol:
作者: QD.WXH    时间: 2007-6-23 12:48
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我们面临的等等危机本来也是人类发展造成的,不要抱怨什么,适者生存,适者发展,一切都是必然.
作者: ybj19829    时间: 2007-6-26 18:38
现在电视的 广告里打着绿色产品的幌子,其实真正的绿色产品有吗?对于这个问题我真的很怀疑!!!
作者: senhuizheng1980    时间: 2007-6-27 15:00
大自然总是在寻求平衡,人类在改变自然的同时,自然也在改变人类
作者: happy-dog    时间: 2007-6-28 13:22
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工业发展的必然,即使是治理也只是延缓了对人类影响的进程。结果是必然的,只是迟早的问题。
作者: happy-dog    时间: 2007-6-28 13:37
就像我们的新能源,新技术,在发展之初,我们总是为它带给我们的利而欣喜,但是也许二十年或者更短的时间之后呢?也许同样我们又要讨论到底当初应不应该发展。
作者: 华哥    时间: 2007-7-1 16:53
有好多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到了国内就感觉变味了,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中国特色吧?
作者: hbh0606    时间: 2007-7-1 17:07
标题: 回复 #1 新洁电子 的帖子
引用:“大家看看,现在经常有医疗机构采用激素疗法,滥用抗生素等治疗引发的医疗事故,有些国外是明令禁止的做法,再中国却有人敢做;“ 为什么呢?“有钱能使鬼推磨”,丰厚利润的驱使。建议如再发现这样的医疗机构,刚露头就得杀下去,让它没有抬头的机会。




欢迎光临 三维网 (http://www.3dportal.cn/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4